虎闻讲法驯高座,鸥识忘机立浅沙
出处:《拙诗五十六言赠富乐山海公长老》
宋 · 冯如晦
山名富乐冠三巴,佛子今生此出家。
六祖禅宗心顿悟,碧云诗句众争誇。
虎闻讲法驯高座,鸥识忘机立浅沙。
八十馀年无俗虑,只应幽会有莲华。
六祖禅宗心顿悟,碧云诗句众争誇。
虎闻讲法驯高座,鸥识忘机立浅沙。
八十馀年无俗虑,只应幽会有莲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名富乐冠三巴:富乐山在三巴地区最为显赫。佛子:指佛教出家弟子。
六祖禅宗:指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
碧云诗句:碧云寺中的著名诗句。
虎闻讲法驯:老虎听到佛法讲解后变得温顺。
鸥识忘机:鸥鸟理解并接受他的无欲之心。
馀年:剩余的年岁。
翻译
富乐山名声列三巴之首,这位佛门弟子今生成为出家人。六祖禅宗的教义让他瞬间领悟,碧云寺的诗句被众人称赞。
老虎听闻佛法变得温顺,鸥鸟懂得他的无欲之心,栖息在浅沙滩上。
八十多年没有世俗杂念,他只期待着与佛缘深重的莲花相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如晦为纪念佛教高僧富乐山海公长老而作的诗歌。从内容来看,诗中融入了禅宗思想和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出家人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山名富乐冠三巴,佛子今生此出家。" 这两句描绘了富乐山的壮丽和海公长老的高贵身份,以及他选择出家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崇敬。
"六祖禅宗心顿悟,碧云诗句众争誇。" 这两句提到了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强调了顿悟的重要性,并通过“碧云诗句”表达了海公长老的文学才华和高深的佛学造诣。
"虎闻讲法驯高座,鸥识忘机立浅沙。"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禅师讲法时,即便是猛兽也变得温顺,而鸟类亦能领悟忘却世间纷扰的境界。
"八十馀年无俗虑,只应幽会有莲华。" 最后两句表达了海公长老虽已高龄,但心无杂念,专注于佛法修行,与世间的喧嚣无关,只期盼在寂静中与莲花(象征清净、智慧)相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宗思想的融合,表现了作者对海公长老的崇高敬意,以及对佛法修行生涯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