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明骑火,北渡撼兵风
出处:《山居避难六首 其五》
宋 · 陈著
避地托山翁,归心亦欲东。
西村明骑火,北渡撼兵风。
抖擞尘衣黑,摩挲泪眼红。
何如且深隐,苟活老光鸿。
西村明骑火,北渡撼兵风。
抖擞尘衣黑,摩挲泪眼红。
何如且深隐,苟活老光鸿。
翻译
我避难于山翁之地,内心也渴望回归东方。西村闪烁着明亮的马火,北渡之处传来战事的风声。
抖落满身的尘土,擦拭着眼中的泪水,它们已变得通红。
不如就此深深隐居,哪怕苟延残喘,也要像孤雁一般度过余生。
注释
避地:避难的地方。托山翁:依靠山中的隐士。
归心:回归的心愿。
东:东方,这里可能指故乡。
西村:西方的村庄。
明骑火:明亮的骑马者灯火。
北渡:北方的渡口。
撼兵风:战事的风声,形容紧张的战斗气氛。
抖擞:抖落。
尘衣:满是灰尘的衣服。
摩挲:抚摸。
泪眼:含泪的眼睛。
何如:不如。
深隐:深深隐居。
苟活:勉强生存。
老光鸿:孤独的老雁,比喻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山居避难六首(其五)》,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避难于山中,内心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首句“避地托山翁”描绘了诗人依靠山居生活,寄身于山野老人之中的情景。次句“归心亦欲东”直接抒发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能向东边的故乡进发。
第三句“西村明骑火”通过明亮的村庄灯火,暗示了外界的动态和诗人对家乡温暖生活的向往。第四句“北渡撼兵风”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乱的紧张气氛,北渡时感受到的兵戈之风让人心惊胆战。
第五句“抖擞尘衣黑”写诗人因逃难而衣衫褴褛,尘土满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艰辛。最后一句“摩挲泪眼红”以动作细节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以及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描绘山居生活和战乱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动荡时局下的无奈选择——暂且深藏山林,苟且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