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鱼龙秋寂寞,不堪凭吊向昆池
出处:《送懒云道人还滇中》
明末清初 · 王揆
干戈未定欲何之,万里还家一衲随。
湖海班荆无姓氏,风尘面壁有须眉。
身当持钵飘零日,魂忆投诗恸哭时。
故国鱼龙秋寂寞,不堪凭吊向昆池。
湖海班荆无姓氏,风尘面壁有须眉。
身当持钵飘零日,魂忆投诗恸哭时。
故国鱼龙秋寂寞,不堪凭吊向昆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懒云道人”的僧侣归乡的旅程,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联“干戈未定欲何之,万里还家一衲随”开篇即点出战乱背景,道人虽远行万里,却只携一袭袈裟,表现了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修行态度。
颔联“湖海班荆无姓氏,风尘面壁有须眉”进一步刻画了道人的形象,他不求名利,不记姓氏,只在风尘中静坐面壁,修炼心性,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颈联“身当持钵飘零日,魂忆投诗恸哭时”则转而描述道人在世间的漂泊与内心的挣扎,手持钵盂,四处流浪,但每当回忆起往昔的诗歌与泪水,心中难免涌起悲痛之情,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尾联“故国鱼龙秋寂寞,不堪凭吊向昆池”以“故国鱼龙秋寂寞”描绘了故乡的萧瑟景象,暗示了道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不堪凭吊向昆池”一句,表达了道人面对故乡的追忆与缅怀,却无法亲临其境的遗憾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人复杂的心境与对生命、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社会、时代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