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士擎金液,芝童扫石堂
出处:《夏日同曾中舍明吾汪处士公干显灵道院》
明 · 区大相
仙宫花木芳,炎景驻清凉。
细雨霓裳湿,微风箫管长。
偃松成小榭,卧柳作匡床。
羽士擎金液,芝童扫石堂。
放鱼先凿沼,养鹤预储粮。
不愿携鸡犬,时来访醉乡。
细雨霓裳湿,微风箫管长。
偃松成小榭,卧柳作匡床。
羽士擎金液,芝童扫石堂。
放鱼先凿沼,养鹤预储粮。
不愿携鸡犬,时来访醉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一处道院的清幽与静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院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调。
首句“仙宫花木芳,炎景驻清凉”以“仙宫”喻指道院,点明其超凡脱俗之感,同时以“芳”字描绘出花木的香气,与炎炎夏日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凉宜人的氛围。接下来,“细雨霓裳湿,微风箫管长”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细雨比作霓裳,微风比作箫管,形象地表现了雨后的清新与风中的和谐,进一步渲染了道院的宁静与美好。
“偃松成小榭,卧柳作匡床”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道院内的自然环境与建筑布局,偃松与卧柳不仅增添了道院的自然气息,也暗示了居住于此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羽士擎金液,芝童扫石堂”描绘了道院中道士与孩童的日常活动,前者手持金液,后者清扫石堂,既体现了道家养生修炼的场景,也展现了道院生活的闲适与祥和。
最后,“放鱼先凿沼,养鹤预储粮”通过“放鱼”与“养鹤”的细节,进一步展示了道院内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同时也反映了道家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不愿携鸡犬,时来访醉乡”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道院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不愿被世俗所累,而是选择在道院中寻找心灵的归宿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院内自然景观、日常生活以及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道家文化中和谐共生、超然物外思想的认同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