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流趋污下,本体失澄明
出处:《乌水溪》
清 · 黄清泰
闻道此溪水,源头高且清。
末流趋污下,本体失澄明。
淘汰人功尽,冲融天质呈。
沧浪歌记取,勿易濯吾缨。
末流趋污下,本体失澄明。
淘汰人功尽,冲融天质呈。
沧浪歌记取,勿易濯吾缨。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溪水源头与末流的不同状态,隐喻了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开头“闻道此溪水,源头高且清”,描绘了溪水源头清澈纯净的画面,象征着人的本性善良纯洁。然而,“末流趋污下,本体失澄明”则揭示了当个体或群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时,原本的美德和纯净可能会逐渐丧失,变得污浊不堪。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人品性的塑造作用。
接着,“淘汰人功尽,冲融天质呈”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本性的力量,暗示在去除人为干扰后,事物的本质会自然显现。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性本质的一种回归思考。
最后,“沧浪歌记取,勿易濯吾缨”引用了《楚辞·渔父》中的典故,鼓励人们像屈原那样保持高洁,不被世俗所染。这里的“濯吾缨”意味着清洗心灵,保持道德的纯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溪水的变化寓言,表达了对人性美好本性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反思,倡导人们应坚守内心纯真,不受外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