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肉食无上策,奇才剑客何时无
出处:《赠彭时卿秀才》
宋 · 王庭圭
昔年待诏随公车,袖中独有平戎书。
当年肉食无上策,奇才剑客何时无。
从来谋国忌迂儒,遂令此贼稽天诛。
君能再陈治安策,亲丧未举宜何如。
休论忠孝不两立,一抔之土非难图。
莫但扣门来夜话,长缨终请羁单于。
当年肉食无上策,奇才剑客何时无。
从来谋国忌迂儒,遂令此贼稽天诛。
君能再陈治安策,亲丧未举宜何如。
休论忠孝不两立,一抔之土非难图。
莫但扣门来夜话,长缨终请羁单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赠彭时卿秀才》,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诗的前两句“昔年待诏随公车,袖中独有平戎书”,描绘了诗人过去作为待诏官随从公车出行的情景,袖中藏着为平定外敌而撰写的策略。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军事策略的深思熟虑。
接着,“当年肉食无上策,奇才剑客何时无”两句,表达了对当时朝廷决策者的质疑,认为他们没有找到解决国家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乱世之中,仍不乏有才华的剑客和奇才。
“从来谋国忌迂儒,遂令此贼稽天诛”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时应避免过于保守或迂腐的观念,否则会导致国家的敌人逍遥法外,受到应有的惩罚。
“君能再陈治安策,亲丧未举宜何如”则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有人能够再次提出治理国家的策略,那么在亲人去世后,应该如何处理国家事务?
“休论忠孝不两立,一抔之土非难图”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忠孝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认为忠诚与孝顺并不矛盾,即便是埋葬亲人,也应以国家利益为重。
最后,“莫但扣门来夜话,长缨终请羁单于”表达了诗人希望贤才不仅在夜晚来访交流,更应该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能够擒获敌方首领,象征着对国家统一和强盛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忠诚与孝顺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