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雪重折黄芦,下有宿雁惊相呼
出处:《淮壖》
宋 · 晁补之
淮壖日没风卷沙,黄昏飞雪如落花。
孤舟有客寒不饮,攲枕关篷夜忆家。
雪飞篷底洒我额,篷隙虚明来晓色。
纸屏布被风飕飕,惊起开篷满船白。
船头雪重折黄芦,下有宿雁惊相呼。
天寒四野无行客,冻卧孤舟愁盗贼。
厌闻淮浪打船声,原上风号天正黑。
土膏已动春阳来,安得长风扫雾开。
豁然天外见白日,为君挂席凌清淮。
孤舟有客寒不饮,攲枕关篷夜忆家。
雪飞篷底洒我额,篷隙虚明来晓色。
纸屏布被风飕飕,惊起开篷满船白。
船头雪重折黄芦,下有宿雁惊相呼。
天寒四野无行客,冻卧孤舟愁盗贼。
厌闻淮浪打船声,原上风号天正黑。
土膏已动春阳来,安得长风扫雾开。
豁然天外见白日,为君挂席凌清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淮壖:淮河两岸。日没:日落。
风卷沙:风吹起的沙尘。
孤舟:独自一人的小船。
攲枕:斜倚枕头。
关篷:拉上船篷。
纸屏:纸质屏风。
布被:棉被。
飕飕:形容风声。
冻卧:因冷而躺卧。
盗贼:强盗或贼人。
淮浪:淮河的波浪。
土膏:湿润的土壤。
春阳:春天的阳光。
长风:大风。
雾开:驱散雾气。
豁然:突然开阔。
白日:太阳。
挂席:挂起船帆。
凌清淮:穿越清澈的淮河。
翻译
淮河岸边日落风卷沙尘,黄昏时分飘雪如落花纷飞。孤舟之上有人寒冷不饮酒,斜倚枕头拉紧船篷夜深思乡。
雪花飘落在船篷顶,缝隙间透出微微晨光。
纸屏和布被在风中瑟瑟作响,我被惊醒,打开篷看满船皆是白雪。
船头积雪压弯了黄色芦苇,下面栖息的大雁受惊相呼唤。
严寒四野空无行人,我独守孤舟担忧盗贼来袭。
厌倦了淮河浪涛拍打船身,原野上的风声凄厉,天色昏暗。
春天的气息已在土壤中萌动,何时才能刮起大风驱散迷雾。
忽然间,天边露出白日,我为你挂起船帆,破浪直航清淮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淮河边的日暮景象,风卷着沙尘,黄昏时分飘起了如花的飞雪。诗人独自在孤舟之中,因寒冷而不愿饮酒,倚着枕头,拉上船篷,心中思念远方的家乡。雪花飘落在船篷上,透过缝隙洒在诗人的额头,带来了黎明的微光。尽管船舱内风声飕飕,纸屏和布被也无法抵挡严寒,诗人被惊醒,只见满船皆是白雪。
船头的积雪压弯了黄芦,下方栖息的大雁也被惊动,相互呼唤。诗人身处寒冷荒凉之地,四周无人,只有淮河的浪声和风的呼啸,令他担忧盗贼的侵扰。诗人期盼春天的到来,渴望长风吹散迷雾,让阳光照亮眼前的道路。最后,他想象自己扬帆破浪,向着清亮的淮河进发,期待着豁然开朗的未来,为理想而奋斗。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生动,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