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古人学,百氏一以贯
宋 · 黄庭坚
人生等尺捶,岂耐日取半。
谁能如秋虫,长夜向壁叹。
朝四与暮三,适为狙公玩。
臭腐暂神奇,喑噫即飘散。
我观万世中,独立无介伴。
小黠而大痴,夜气不及旦。
低首甘豢养,尻脽登俎案。
所以终日饮,醉眠朱碧乱。
无人明此心,忍垢待濯盥。
仰看东飞云,只使衣带缓。
先生古人学,百氏一以贯。
见义勇必为,少作衰俗懦。
忠言愿回天,不忍敩吞炭。
还从股肱郡,待诏图书馆。
投壶得赐金,侏儒馀饱暖。
宁令东方公,但索长安粲。
谁能如秋虫,长夜向壁叹。
朝四与暮三,适为狙公玩。
臭腐暂神奇,喑噫即飘散。
我观万世中,独立无介伴。
小黠而大痴,夜气不及旦。
低首甘豢养,尻脽登俎案。
所以终日饮,醉眠朱碧乱。
无人明此心,忍垢待濯盥。
仰看东飞云,只使衣带缓。
先生古人学,百氏一以贯。
见义勇必为,少作衰俗懦。
忠言愿回天,不忍敩吞炭。
还从股肱郡,待诏图书馆。
投壶得赐金,侏儒馀饱暖。
宁令东方公,但索长安粲。
注释
等尺:比喻人生的衡量标准。日取半:每日削减一半,象征时间流逝。
狙公:古代寓言中的猴子首领。
臭腐:比喻腐朽的事物。
介伴:同伴,伴侣。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这里可能指地位不高的人。
长安粲:长安的美食,代指奢华的生活。
翻译
人生如同量尺,怎能忍受每日削减一半。谁能像秋天的虫子,整夜对着墙壁哀叹。
早晨给四分之一,傍晚给三分之一,这恰好是狙公的游戏。
恶臭的东西看似神奇,但很快就会消散。
我看遍世间万物,独自一人,没有同伴。
小聪明却大愚钝,夜晚的气息比不上清晨。
低头甘愿被豢养,臀部置于砧板之上。
因此整天饮酒,醉倒在红绿斑斓的梦境中。
无人理解我的心,忍受污垢等待洗涤。
抬头仰望东逝的云,只觉衣带渐宽。
先生你学习古人的智慧,融会贯通百家思想。
见到正义之事就勇敢去做,避免成为衰败风俗中的懦夫。
忠诚的话语希望改变天意,不忍心模仿吞炭的愚行。
回到辅佐的职位,等待在图书馆任职。
通过投壶获得赏赐,生活富足有余。
宁愿让东方公满意,也不求长安的华丽盛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他以见子瞻(苏轼)的韵诗为灵感,回应朋友彭门的三次挑战,诗风独特,语言犀利。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诗人将人生比作被尺锤衡量,感叹时光易逝,人们往往难以把握。他借用“朝三暮四”的寓言,批评了世人的狡猾和短视,认为智慧有时会被暂时的权宜之计蒙蔽。
诗人自嘲为“小黠而大痴”,在污浊环境中保持清醒,却只能忍受垢辱。他选择饮酒度日,看似放纵,实则无奈,无人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他仰望天空,期望能有解脱,但现实让他只能忍受,如同等待洗涤的污垢。
诗中提到“先生古人学,百氏一以贯”,表明诗人崇尚古人的学问,主张言行一致,见义勇为,但又不愿像古人那样过于刚烈,宁愿在图书馆这样的清净之地寻求知识。最后,他以“投壶得赐金”暗指自己的才华得以赏识,生活虽简朴,但仍能自给自足,不愿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讽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个人操守的坚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