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出处:《游仙诗十九首 其五》
魏晋 · 郭璞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鉴赏
这首诗是郭璞所作的《游仙诗十九首》中的第五首,通过描绘飞翔之鸟、迅速行走之兽以及清澈水源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行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才华难以施展、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
首句“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以飞翔的鸟和疾行的兽为喻,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束缚,追求更高远境界的心愿。接着,“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两句,以清澈的源头无法承载大鱼为喻,暗示了即使拥有出众的才华或能力,也可能因环境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
“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则进一步阐述了即使才华卓越如圭璋(古代礼器,象征高洁),也难以在暗淡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光芒。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才人失路的无奈与愤慨。
“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两句,通过植物的生长状态来表达情感。潜藏的幼苗对明亮的阳光感到不满,攀爬的藤蔓在萧瑟的秋天中哀叹,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理想难以实现的感伤。
最后,“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绝望,泪水沿着帽带缓缓流淌,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激荡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