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如云兮出岫,我如鸟兮知还
君不见范景伯,若为扁舟五湖之苗裔。
一官白首犹未迁,四载青袍有何意。
戟郎但可困扬雄,士林空自留虞荔。
西雍东序岂堪轻,破砚寒毡太有情。
六馆共知贫博士,四门今已老先生。
昨者六日雨不止,长安城中满城水。
上漏下湿墙几倾,半昼一宵榻三徙。
卷幔淋离抱书籍,开门潦长呼邻里。
过午炊烟尚待薪,经旬蔬食聊盈簋。
二子高歌百不忧,乌皮之几貂皮裘。
谁其据者六国相,岂足道哉万户侯。
绣衣霄汉奚不策足去,赤管岁月却与吾曹俦。
君不见南海欧生亦闭关,蓑笠用在阴晴间。
子如云兮出岫,我如鸟兮知还。
携将玉局三千卷,乞取罗浮四百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王范二僚久不调雨中戏以长歌》。诗中以“王”、“范”两位官员为引子,描绘了他们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境。诗人在对比中展现了对两位官员不同态度的同情与理解。
诗的开头两联通过“王子大”和“范景伯”的典故,暗示了两位官员出身高贵,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位和待遇。接着,诗人以“一官白首犹未迁,四载青袍有何意”表达了对他们的处境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不公的感慨。
“戟郎但可困扬雄,士林空自留虞荔”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两位官员虽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如同被束缚的才子,只能在士林中留下遗憾。
“西雍东序岂堪轻,破砚寒毡太有情”则通过描述两位官员的生活环境和态度,表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深情。
“六馆共知贫博士,四门今已老先生”两句,点明了两位官员的身份转变,从初入仕途的年轻学者,到年岁渐长、地位不显的老先生,他们的身份和境遇发生了变化,但内心的坚持和对学问的热爱并未改变。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昨者六日雨不止,长安城中满城水”描绘了两位官员在雨中生活的艰难情景,进一步渲染了他们的困苦。
“上漏下湿墙几倾,半昼一宵榻三徙”形象地展示了两位官员因雨导致的居住条件恶劣,以及他们为了适应环境而频繁更换休息地点的无奈。
“卷幔淋离抱书籍,开门潦长呼邻里”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两位官员在雨中保护书籍、寻求帮助的场景,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渴望。
“过午炊烟尚待薪,经旬蔬食聊盈簋”则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两位官员在物质上的匮乏,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最后,“二子高歌百不忧,乌皮之几貂皮裘”两句,通过对比,赞美了两位官员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高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谁其据者六国相,岂足道哉万户侯”表达了对高位者的讽刺,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品质而非外在的权势。
“绣衣霄汉奚不策足去,赤管岁月却与吾曹俦”则表达了对两位官员的敬佩,认为他们即使身处低微,也应得到尊重,不应与那些追求权位的人相比。
“君不见南海欧生亦闭关,蓑笠用在阴晴间”通过自比,表明自己也有类似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两位官员的理解和支持。
“子如云兮出岫,我如鸟兮知还”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的思考。
“携将玉局三千卷,乞取罗浮四百山”则以丰富的藏书和美丽的山水象征,表达了对知识和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官员生活境遇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悟,展现了对人生、官场、友情、理想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和表达,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