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道榆林飞将种,明驼莫载木兰还
出处:《哭稚女雁》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当年设帨雁门关,代北诸军尽解颜。
共道榆林飞将种,明驼莫载木兰还。
共道榆林飞将种,明驼莫载木兰还。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稚女雁》组诗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失去幼女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当年设帨雁门关”,开篇即以雁门关为背景,雁门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边防要塞,这里暗含了对女儿生命结束的地点的描述,同时也暗示了女儿生前可能经历的艰苦与挑战。
“代北诸军尽解颜”,描绘了女儿去世后,周围的人们因悲痛而面带愁容的情景。这里的“解颜”既指人们因悲伤而无法保持常态的笑容,也隐含了人们对女儿离世的惋惜和哀悼。
“共道榆林飞将种”,提到榆林,榆林是古代边疆重镇,此处借以比喻女儿如同古代英勇的将领,拥有不凡的品质和精神。同时,“飞将种”则暗示女儿虽已逝去,但她的精神和品质如同飞将军一样,永存于人心,激励着后人。
“明驼莫载木兰还”,引用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对女儿的怀念和希望她能像木兰一样,即使远行,也能平安归来的心愿。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女儿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无法回到母亲的怀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女儿深沉的爱与无尽的思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女儿美好品质的赞美和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