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至也,一于恭敬
出处:《一斋铭有序》
明 · 唐之淳
天地之道,博厚高明。
惟其不二,物乃化生。
人生两间,贵乎克一。
一则无欲,静虚动直。
在昔伊尹,相于商汤。
咸有一德,训其嗣王。
姬文法汤,纯亦不已。
参登孔门,一贯而唯。
下学希圣,致礼治躬。
勿二勿三,勿西勿东。
及其至也,一于恭敬。
恭则体信,敬则达顺。
信体顺达,礼明乐崇。
谁其尸之,位育之功。
有美公子,一名斋室。
我刻斯铭,敢告无斁。
惟其不二,物乃化生。
人生两间,贵乎克一。
一则无欲,静虚动直。
在昔伊尹,相于商汤。
咸有一德,训其嗣王。
姬文法汤,纯亦不已。
参登孔门,一贯而唯。
下学希圣,致礼治躬。
勿二勿三,勿西勿东。
及其至也,一于恭敬。
恭则体信,敬则达顺。
信体顺达,礼明乐崇。
谁其尸之,位育之功。
有美公子,一名斋室。
我刻斯铭,敢告无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之淳的《一斋铭有序》,它以天地自然之道为引,阐述了人生哲学中的"一"的重要性。诗中提到,天地之道在于其博厚高明且单一不变,万物由此而生。人生活在世间,应追求内心的一致,无欲则静,虚心则直。诗人借伊尹辅佐商汤和姬文效法汤王的事例,强调了一心一德、持之以恒的品质。孔子的弟子曾子主张内外兼修,以达到与圣人一致的境界,强调的是对礼仪的遵循和对自身的修身。
诗中反复强调"勿二勿三,勿西勿东",意指不偏离正道,保持专注。最后,诗人赞美一位名叫斋室的公子,他深得此道,作者刻铭以示警戒,希望这种精神能长久流传,不厌其烦地告诫后人。整首诗语言简洁,寓理于事,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准则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