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卷馀云,逾觉秀色滋
出处:《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
宋 · 张栻
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
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
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
西山卷馀云,逾觉秀色滋。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
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
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
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
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
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
西山卷馀云,逾觉秀色滋。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
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
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
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积雨:连绵的雨。霁:放晴。
清和:清新和暖。
敷荣:茂盛。
融怡:和谐愉快。
鸣泉:泉水声。
沦漪:水波荡漾。
卷馀云:驱散剩余的云雾。
秀色滋:景色更加美丽。
松柏姿:松树和柏树的形态。
幽人:隐士。
逶迤:蜿蜒曲折。
游鱼:游动的鱼。
昔贤:过去的贤者。
和我和平诗:与我一同创作一首平和的诗。
翻译
雨后终于放晴,此刻气候清爽宜人。树木繁茂,鸟儿歌声悠扬。
泉水不断流淌,湖面泛起涟漪。
西山上的云雾散去,美景更显秀丽。
层层翠绿中,我喜爱松柏的姿态。
青翠常在,仿佛与隐士有约。
坐久了便起身漫步,堤岸两侧景色宜人。
游鱼在我身边游动,野鹤向我飞来。
不敢说超越前贤,也想吟唱着回家。
致意山中的朋友,一起和我作这首平和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开篇“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表达了诗人对初春雨后晴好的喜悦之情。接着,“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写出了春季万物复苏的美好场景,其中“敷荣”指的是树木恢复了绿色,“融怡”则形容鸟鸣和谐。
在下一段,诗人继续展现自然之美:“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西山卷馀云,逾觉秀色滋。”“鸣泉”指的是泉水清脆的流淌声,“湖风起沦漪”则是湖面因风吹动而产生波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这里,“丛绿”指的是树木茂密,“松柏”象征着坚韧和长寿。诗人对这些常青的植物怀有特别的情感,因为它们在四季更替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色彩,如同隐居的高士与世隔绝,坚守自己的本真。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悠然自得,以及不愿离去的情怀。最后,“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这里的“游鱼”和“野鹤”都是春天常见的景象,它们似乎在与诗人相互交流。
全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生命力和坚守本真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最后,“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则是诗人将自己的这种情感和境界,通过诗歌形式传达给远方的朋友,希望他们也能共享这份和谐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