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无因接清话,趁晓拊征轭全文

无因接清话,趁晓拊征轭

宋 · 吕南公
凌云山下村,逆旅路旁宅。
南征为吾归,寄卧偶一夕。
无人伴幽语,孤咏到平昔。
瞻怀此山人,曾是同砚席。
萧萧古破屋,文字堆四壁。
青灯照题评,皎月论肝膈。
为诗有盈卷,饮酒无剩滴。
携筇绕平坡,班草尚遥碧。
栽松此山上,共看遍冈脊。
要约过人长,俱来荫芳色。
羁踪忽分袂,不啻十载隔。
世故日纷纭,旧游空想忆。
今来此山下,松老似百尺。
欲访松主人,其车已他适。
徘徊重咨叹,辗转对窗隙。
晨鸡一何慵,倾听久不得。
春风吹残月,半夜屋角白。
难眠却求衣,起望河汉仄。
寄声岩扃去,华发勿强摘。
善醉真良图,高谈尽痴策。
云泉与朝市,处处堪偃息。
桑榆景可量,名利不足识。
无因接清话,趁晓拊征轭
已度滕家桥,回头更悽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凌云山中,回忆往昔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以及对时光流逝、友情难寻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凌云山下村,逆旅路旁宅”点明了地点,山下的村庄和路边的旅店,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南征为吾归,寄卧偶一夕”表达了诗人偶然在此停留,仿佛是归途中的小憩,暗示着对远方的向往与对当前环境的暂时接纳。

“无人伴幽语,孤咏到平昔”描绘了诗人独自吟诗的场景,没有同伴的陪伴,只有诗歌与自己相伴,体现了孤独中的自我对话。接下来“瞻怀此山人,曾是同砚席”则将思绪拉回过去,回忆与友人在同一学习环境中的日子,充满了温馨与怀念。

“萧萧古破屋,文字堆四壁”通过描述简陋的居所,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状态的回忆,同时“青灯照题评,皎月论肝膈”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思考的深入。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和月下交谈,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为诗有盈卷,饮酒无剩滴”体现了诗人的才华与节制,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丰富的积累,而在饮酒时则能自控,不至放纵。接下来的“携筇绕平坡,班草尚遥碧”描绘了诗人漫步山间,欣赏自然美景的场景,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栽松此山上,共看遍冈脊”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种树,共同见证山景变化的情谊,象征着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经历。然而,“羁踪忽分袂,不啻十载隔”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友情逐渐淡漠,彼此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世故日纷纭,旧游空想忆”反映了诗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最后,“今来此山下,松老似百尺”以松树的老化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欲访松主人,其车已他适”表达了诗人想要再次与友人相聚的愿望,但对方已经离去,无法实现。在“徘徊重咨叹,辗转对窗隙”的情境中,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与感叹之中。

“晨鸡一何慵,倾听久不得”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试图唤醒自己,倾听外界的声音,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春风吹残月,半夜屋角白”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深沉。诗人难以入眠,起身望向窗外,感受到春风吹拂下的月色与屋角的白色,这种景象既美丽又略带凄凉。

“难眠却求衣,起望河汉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在难以入睡的情况下,披衣而起,凝望夜空中的银河,寻找心灵的慰藉。

“寄声岩扃去,华发勿强摘”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告诫,希望友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因岁月的流逝而过于焦虑或强求。

“善醉真良图,高谈尽痴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认为适度的醉酒可以带来心灵的放松,而高谈阔论则能激发智慧的火花。

“云泉与朝市,处处堪偃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城市的双重欣赏,认为无论是山间云泉还是都市繁华,都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

“桑榆景可量,名利不足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生的美好不仅仅在于物质的积累,更在于精神的追求与内心的满足。

“无因接清话,趁晓拊征轭”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深入交流的渴望,希望能够趁着清晨,与友人一同踏上旅途,继续分享彼此的故事与思考。

“已度滕家桥,回头更悽恻”以滕家桥作为结束的标志,表达了诗人离开时的不舍与伤感,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可能的重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人生哲理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