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全文

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

出处:《靳尚祠
明 · 袁宏道
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
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
至今篱落下,不忍种兰茝。

鉴赏

此诗《靳尚祠》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人性、道德以及宗教信仰的深刻洞察。

首句“骨谗犹可忏,舌惺岂不悔”以“骨谗”和“舌惺”为切入点,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罪恶与悔恨。骨谗,即因谗言而遭受的伤害,虽可忏悔,但心灵的创伤却难以完全消除;舌惺,指言语的轻率与不慎,其后果同样令人懊悔不已。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性中阴暗面的反思,以及对自我行为后果的深刻警醒。

接着,“佞鬼亦相容,始知佛如海”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佞鬼,指那些善于谄媚、讨好他人的鬼魂,它们的存在似乎暗示着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为了利益或地位,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然而,诗人通过“始知佛如海”这一比喻,揭示出佛教的包容性与宽广度,如同大海一般深邃广阔,能够容纳一切,包括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这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赞美,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寻求内心平静与和谐之道的向往。

最后,“至今篱落下,不忍种兰茝”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篱落,象征着界限与保护,而“不忍种兰茝”则意味着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呵护。在现代社会,这种对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的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提醒人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美好事物的守护与传承。

综上所述,《靳尚祠》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探讨了人性、道德、宗教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