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珠光宁为碎,光华岂可沈全文

珠光宁为碎,光华岂可沈

明 · 李之世
珠光宁为碎,光华岂可沈
死能留侠骨,生独露文心。
太息干时策,悲凉适越吟。
无阶堪洒血,有焰足销金。
道丧言犹在,人亡嗣可寻。
潸然空掩牍,三叹伯牙琴。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林初文先生作品的深刻感悟与敬仰之情。诗人以珠光和光华起兴,象征林初文先生作品中的才华与光芒,即便遭遇困境或消沉,其精神与才华依然不可磨灭。接着,通过“侠骨”与“文心”的对比,赞美了林初文先生不仅在行为上彰显侠义精神,在作品中更展现了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太息干时策”一句,透露出对时代背景的感慨,暗示林初文先生在创作时可能面临的时代局限与挑战。而“悲凉适越吟”则进一步描绘了林初文先生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忧郁与深情,仿佛是在远方吟唱着内心的悲凉。

“无阶堪洒血,有焰足销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林初文先生作品力量的赞叹,即使无法直接通过行动改变现实,但其作品如同火焰,足以熔化坚硬的金石,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道丧言犹在,人亡嗣可寻”则揭示了林初文先生作品的价值与意义,即使他在世时未能实现理想,但其作品却成为后人追寻真理、传承精神的宝贵遗产。

最后,“潸然空掩牍,三叹伯牙琴”以泪眼掩卷、三叹琴音的形象,表达了对林初文先生及其作品的深切怀念与敬意,仿佛在心中回响着那悠扬的琴声,久久不能忘怀。

整首诗通过对林初文先生及其作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社会的深入洞察,同时也寄托了对逝去先贤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