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千里足,未必十二闲
出处:《酬季益》
宋 · 赵蕃
君家三尺窗,尽著溪上山。
怪君坐其中,举世招不还。
馀嬉到五言,时许见一斑。
顾我仅曹郐,季孟胡可间。
比年尔何缘,乃复罹间关。
试问蓬蒿居,孰愈辙迹环。
古来千里足,未必十二闲。
是故东方士,长饥犹好颜。
怪君坐其中,举世招不还。
馀嬉到五言,时许见一斑。
顾我仅曹郐,季孟胡可间。
比年尔何缘,乃复罹间关。
试问蓬蒿居,孰愈辙迹环。
古来千里足,未必十二闲。
是故东方士,长饥犹好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尺窗:形容窗户狭小。溪上山:溪边的山景。
举世:全世界。
曹郐:比喻地位低下。
罹间关:遭遇困厄和波折。
蓬蒿居:简陋的住所。
千里足:千里马。
好颜:保持好的脸色。
翻译
你的家中只有三尺窗户,却映照着溪边的山峦。我惊讶你坐在其中,仿佛与世隔绝,无人能把你召回。
我沉迷于五言诗的世界,偶尔能瞥见你的风采。
自愧不如你,像曹郐那样微不足道,我怎能与你相提并论。
近年来你为何遭遇如此波折,又陷入困境。
试着问问那些住在蓬蒿间的,谁的生活轨迹更显纷繁。
自古以来,千里马并非总闲着无事,它们也有奔波劳碌的时候。
因此,东方的士人即使长期饥饿,仍能保持乐观的面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酬季益》。诗中,诗人以友人季益的居所为背景,通过描绘窗外溪流与山景,赞美了友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他惊叹于季益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坐读书,不受世俗纷扰,仿佛与世隔绝。诗人自谦自己不及季益的境界,但也表达了对友人清贫生活的欣赏,认为即使是简陋的居所,只要心志高洁,其生活轨迹也胜过富贵之人。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古代的贤士也有困顿之时,但他们仍能保持乐观态度。最后,诗人以“是故东方士,长饥犹好颜”收尾,强调了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富足远胜于物质的贫乏,表达了对季益高尚品格的敬佩。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