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夕阳归鸟倦,衔烟独下过溪桥
出处:《游芝山即景》
清 · 曹敬
摩天鹄峙甚嶕峣,踏破芒鞋岭几条。
树似惊虬翻洞口,石如奇鬼立岩腰。
云封岭顶禅关隐,日丽平原眼界遥。
六六峰回围玉笋,三三径辟种芭蕉。
寻僧呼犬来谈佛,扫叶烹茶认作樵。
忽见夕阳归鸟倦,衔烟独下过溪桥。
树似惊虬翻洞口,石如奇鬼立岩腰。
云封岭顶禅关隐,日丽平原眼界遥。
六六峰回围玉笋,三三径辟种芭蕉。
寻僧呼犬来谈佛,扫叶烹茶认作樵。
忽见夕阳归鸟倦,衔烟独下过溪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芝山游览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首联“摩天鹄峙甚嶕峣,踏破芒鞋岭几条”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之高峻,仿佛鹄鸟般矗立于云端,诗人徒步攀登,穿破草鞋,走过数不尽的山岭,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颔联“树似惊虬翻洞口,石如奇鬼立岩腰”运用比喻,将山中的树木比作惊醒的虬龙,翻腾于洞口,形象生动;石头则如同奇异的鬼魅,屹立于山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观。
颈联“云封岭顶禅关隐,日丽平原眼界遥”描绘了山顶被云雾笼罩,仿佛隐藏着禅宗的圣地,而平原上阳光普照,视野开阔,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深邃。
尾联“六六峰回围玉笋,三三径辟种芭蕉。寻僧呼犬来谈佛,扫叶烹茶认作樵”则进一步展示了山中生活的和谐与宁静。六六峰围绕,如同玉笋般挺拔;三三小径开辟,种植着芭蕉,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完美融合。诗人寻访僧侣,与狗相伴,谈论佛法,扫叶煮茶,仿佛融入了山林之中,体验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最后一句“忽见夕阳归鸟倦,衔烟独下过溪桥”以夕阳归鸟为引子,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之美,鸟儿倦飞知还,诗人也似乎感受到了自然的召唤,独自沿着溪桥离去,留下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芝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