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香谁使送雷声,敢望天瓢一滴分
出处:《小旱云而不雨》
金末元初 · 李俊民
阿香谁使送雷声,敢望天瓢一滴分。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
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
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
鉴赏
这首诗《小旱云而不雨》是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诗中以“阿香”比喻雷神,以“天瓢”象征雨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干旱的情景。诗人借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旱灾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
首句“阿香谁使送雷声”,以拟人的手法,将雷声比作阿香(传说中的送雷神)的行动,表达了对雷电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来雨水。接着,“敢望天瓢一滴分”一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即使是一滴也心满意足。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旱灾的深切忧虑。魃是古代传说中的旱鬼,这里指代持续的旱灾;周地和鲁人分别代表受灾的地区和人民,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降雨景象,风起云涌,雨水即将降临,滋润大地,云雾弥漫山川,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最后,“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诗人以“卧龙”比喻诸葛亮,表达了对能治理旱灾的贤才的期盼,同时也暗示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却未能施展,希望能遇见像葛陂君这样的贤者,共同解决旱灾问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