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樽馀沥到朋簪,要与郎君语夜深
宋 · 苏轼
寿樽馀沥到朋簪,要与郎君语夜深。
敢问阿婆开后阁,井中车辖任浮沉。
敢问阿婆开后阁,井中车辖任浮沉。
注释
寿樽:盛满寿酒的酒杯。馀沥:剩余的酒液。
朋簪:朋友的发簪,也可指亲密的人。
郎君: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亲密的人。
语夜深:深夜交谈。
阿婆:老妇人。
后阁:后院的小屋或僻静处。
井中车辖:井底的旧车轮,可能象征过去的记忆或遗忘的事物。
任浮沉:任由它在水中自由浮动或沉没。
翻译
杯中的残酒洒落在朋友的发簪上,想和你深夜倾诉心声。请问老妇人能否开启后院小屋,让井中的旧车轮随水自由浮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亲密而深沉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绘。
“寿樽馀沥到朋簪,要与郎君语夜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寿辰之际,与亲近的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寿樽”指庆祝长寿的酒杯,“馀沥”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而“朋簪”可能是一种装饰品,意指时间已经到了某个节点。诗人希望与“郎君”(亲近的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深入的交流。
“敢问阿婆开后阁,井中车辖任浮沉。” 这两句则是对生活中的另一幕景象的描绘。“阿婆”可能是一位老者或乡村妇女,“后阁”则指家中的内室。诗人以询问的形式,探讨着这位“阿婆”是否已经打开了她的内室,而“井中车辖任浮沉”则是对自然界中井水与天气变化之间关系的一种写照。在这里,“车辖”可能指的是古代汲水工具的某个部件,它在井水中的位置会随着水位的升降而改变,形象地表达了自然规律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场景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人生、自然以及时间流逝的独到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