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劳虚匕首,天定在辒辌
出处:《读史记有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六国譬终复,凶威岂得长。
人劳虚匕首,天定在辒辌。
蛇断真人起,狐鸣戍卒张。
楚中多俊杰,最智是张良。
人劳虚匕首,天定在辒辌。
蛇断真人起,狐鸣戍卒张。
楚中多俊杰,最智是张良。
鉴赏
这首诗《读史记有作(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权力更迭、英雄崛起以及智慧策略的深刻理解。
首句“六国譬终复,凶威岂得长”以六国并立的历史背景为引子,暗示了强权终将消逝的主题。接着,“人劳虚匕首,天定在辒辌”两句,通过对比人世间的劳苦与天命的不可违抗,表达了对历史规律的认同。其中,“人劳虚匕首”比喻个人的努力可能徒劳无功,“天定在辒辌”则暗示命运早已注定,即便是凶猛的权势也无法长久。
“蛇断真人起,狐鸣戍卒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历史中的英雄崛起和民众觉醒。这里,“蛇断真人起”象征着旧势力的衰败与新领导者的诞生,“狐鸣戍卒张”则指出了民众力量的觉醒,如同狐狸的叫声,预示着反抗与变革的到来。
最后,“楚中多俊杰,最智是张良”点明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特别是对张良的赞赏。张良作为楚汉之争中的重要谋士,以其卓越的智慧和策略,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句话不仅赞扬了张良的智慧,也暗含了对历史中那些能够洞察时局、运用策略改变命运的杰出人物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探讨了权力、命运、英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