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堂不晓巴蜀音,卐庵错以心传心
出处:《送达上人归乡》
宋 · 释居简
肯堂不晓巴蜀音,卐庵错以心传心。
当时尽道有分付,一盲众盲讹至今。
上人觑破便西溯,丑恶却须善藏护。
若也轻轻露一斑,连汝恶名无雪处。
当时尽道有分付,一盲众盲讹至今。
上人觑破便西溯,丑恶却须善藏护。
若也轻轻露一斑,连汝恶名无雪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送达上人归乡》。诗中通过描述一位名为上人的僧侣返回故乡的过程,表达了对上人智慧与道德品质的赞赏。
首句“肯堂不晓巴蜀音”,以“肯堂”比喻上人,暗示其虽身处异乡,却能理解并融入当地文化,展现出其适应力和包容性。然而,“不晓巴蜀音”则暗含了一种误解或隔阂的存在,引出下文对上人智慧的探讨。
“卐庵错以心传心”中的“卐庵”可能是指上人的住处或某种象征,而“心传心”则强调了上人通过心灵的交流而非言语直接传授知识或道理,体现了高深的智慧和独特的教学方式。
“当时尽道有分付”表明在上人离开时,人们都相信他会有明确的安排或指示,但“一盲众盲讹至今”则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任逐渐被误解和曲解,暗示了社会上对上人智慧和意图的误读。
“上人觑破便西溯”中的“觑破”意为洞察真相,上人能够看穿这一切,选择向西行进,这不仅展现了其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也暗示了他寻求真理或更高境界的决心。
“丑恶却须善藏护”强调了上人在面对社会上的丑陋现象时,不仅不会暴露自己的立场,反而会以善待之,表现出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的胸怀。
最后一句“若也轻轻露一斑,连汝恶名无雪处”则是对上人谨慎行事的赞扬,即使他只是稍微透露了自己的想法或行动,也能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名声不受损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上人归乡过程的描绘,赞美了其智慧、道德品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上人行为准则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