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丑世为恶,兹以丑为德
出处:《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
宋 · 梅尧臣
君家太湖石,何从太湖得。
太湖天东南,太行天西北。
相去三千里,虽有何致力。
古人烦舟车,顽质无羽翼。
窍引木莲根,木莲依以植。
秋蛇出其中,舌吐虹霓色。
君尝夸于我,怪怪亦特特。
以丑世为恶,兹以丑为德。
事固无丑好,丑好贵不惑。
太湖天东南,太行天西北。
相去三千里,虽有何致力。
古人烦舟车,顽质无羽翼。
窍引木莲根,木莲依以植。
秋蛇出其中,舌吐虹霓色。
君尝夸于我,怪怪亦特特。
以丑世为恶,兹以丑为德。
事固无丑好,丑好贵不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家:你的家中。何从:如何、从哪里。
顽质:坚硬的石头。
窍:孔洞。
木莲:一种植物。
怪怪亦特特:奇特的样子。
丑世:丑陋的世界。
丑为德:把丑陋视为美德。
丑好:丑陋与美好。
不惑:不被迷惑。
翻译
你的家中有块太湖石,它是如何从太湖获取的呢?太湖位于天地的东南方,而太行山在天地的西北方。
两地相隔三千多里,即使如此,又能做些什么呢?
古人需舟车劳顿,太湖石没有翅膀无法自行移动。
石中有个孔洞,用来植入木莲的根部。
秋天时,木莲从孔洞中生长出来,其舌状叶片呈现出彩虹般的色彩。
你曾经向我夸耀过它,它的奇特和与众不同确实令人惊奇。
在这个丑陋的世界中,你却视其为美德。
事物本身并无丑美之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辨识其真正的价值,不被表面迷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通过对一块来自太湖的丑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刘仲更园中奇石的独特欣赏和哲理思考。首句“君家太湖石”点出石头的来历,接着通过对比太湖与太行的位置,强调了石头的偏远和运输之艰难,暗示其独特之处。
诗人接着写到,虽然这块丑石与美的太行山遥不可及,但它却凭借自身的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古代人们不惜舟车劳顿,只为一睹其风采,这表明了丑石的魅力。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石头内部的奇特构造,如木莲根生长其中,以及秋蛇吐出的虹霓色彩,形象生动。
在最后两句,诗人赞赏刘仲更能够欣赏并珍视这块丑石,认为在丑陋与美好的相对中,重要的是不被世俗的审美标准所迷惑,能认识到事物的真实价值。整首诗寓言深刻,借石言志,体现了梅尧臣对于艺术审美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