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礼慈云深自省,肯教狼藉故园春
出处:《初还雷峰示诸子》
明 · 释函是
七贤远别成何事,三老重来信有因。
若与交臂新交臂,吾犹昔人非昔人。
老榕垂荫酬初地,弱柳沿溪似旧津。
再礼慈云深自省,肯教狼藉故园春。
若与交臂新交臂,吾犹昔人非昔人。
老榕垂荫酬初地,弱柳沿溪似旧津。
再礼慈云深自省,肯教狼藉故园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回雷峰塔时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七贤远别成何事,三老重来信有因”,以历史上的七贤和三老为引子,表达了对过去人事的追忆与对现在重逢的感慨。七贤远去,不知所终;三老归来,自有其因。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叹,也有对自身经历的反思。
颔联“若与交臂新交臂,吾犹昔人非昔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与反思。与人相逢,仿佛是新交,但自己却已非昔日之我。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变化的感慨,也暗含着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颈联“老榕垂荫酬初地,弱柳沿溪似旧津”,转而描写自然景象。老榕树在初地垂下浓荫,弱柳沿着溪流,仿佛回到了往日的渡口。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自然界的恒常与不变,反衬出人事的流转与变迁。
尾联“再礼慈云深自省,肯教狼藉故园春”,表达了诗人再次面对慈云(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寄托或信仰)时的自我反省,以及对不破坏、不浪费故乡春天的美好愿望。这里既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有对外在环境的爱护,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珍惜当下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联想和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