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
宋 · 晁说之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
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
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
可保斯文犹未堕,庙堂宜亦用儒臣。
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
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
可保斯文犹未堕,庙堂宜亦用儒臣。
注释
秦人:指秦朝的统治者。渔舟:泛指舟船,这里可能代指过客。
胡虏:对异族侵略者的蔑称。
掊玉帛:抢劫财宝。
简编:古代书籍简策。
破椟:破损的书箱。
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象征自然和神灵。
斯文:指文化和学术。
庙堂:朝廷。
翻译
在桃花源上躲避秦朝的人们,没想到会被渔舟上的过客遇见。胡虏残暴杀害百姓,抢夺财物,书籍散落一地化为尘土。
谁能给予生死之间的恩惠?只有天地间尚存仁爱。
希望文明还能留存,朝廷应该重用有学问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三月五日南京梢工来报船经金人残毁之后尚有书籍存者且以二诗为信忽睹高仲夷唱和诗不胜感叹辄用其韵识其事率同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桃花源的隐喻,表达了对战乱中文化典籍遭受破坏的痛惜。"避秦人"暗示了对动荡时局的逃避,而"渔舟见此身"则揭示了诗人自身的流离失所。接下来的诗句揭露了胡虏(指金人)对财物与文化的贪婪,"掊玉帛"和"简编破椟委泥尘"形象地刻画了书籍的毁灭。
诗人感慨于在这样的灾难中,只有天地自然(皇天后土)展现出仁慈,而人间的骨肉亲情和文化传承似乎已被遗忘。然而,他仍然寄希望于"斯文犹未堕",即文化精神还未完全消亡,期待朝廷能重用儒臣,以保护和复兴文化。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知识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