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
出处:《送沙弥大智游五台》
唐 · 皎然
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
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
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
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
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
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
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童年:指小时候。法侣:修行的僧侣伙伴。
家世:家庭的背景。
儒流:儒学世家,指崇尚儒家学问的家庭。
章句:经文中的章节句子,这里泛指学问。
三生学:指累世学习,形容学习时间长、积累深厚。
清凉:这里指的是心境的清净无为。
万里游:远行游历,体验修行。
云归:云聚集,比喻环境变得幽暗或神秘。
龙沼:可能指有龙居住的池塘或深潭,这里象征修行之地。
木落:树叶凋零,表示秋天的景象。
雁门秋:雁门关的秋天,代指北方边塞的秋景。
长老:年纪大且德高望重的僧人。
相问:互相询问,这里指关心询问我的修行情况。
传予:传授给我。
祖州:祖先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故乡。
翻译
从小便随着僧侣修行,家族历来是读书人。终日研读经文累积学问,清心寡欲行遍万水千山。
云聚时龙潭变得幽暗,叶落之际雁门关已入秋凉。
遇到年长的高僧定会询问,我将把所学传回祖籍之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出行游历之景,透露出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和不舍。开篇两句“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表明沙弥大智自幼便随师学习佛法,其家族原本乃是儒学世家,反映出时代文化的多样性与个人选择的自由。
“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一句,通过对“三生”的提及,暗示了佛教中轮回转世的观念,同时“清凉万里游”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俗、远离烦恼的境界,是对僧侣修行生活的一种美好表达。
接下来的两句“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以自然景物来烘托出行之情。其中,“云归龙沼暗”可能指的是五台山的神秘与高深,而“木落雁门秋”则是对行者所处季节的一种描写,通过落叶和大雁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萧瑟孤寂之感。
最后两句,“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表明诗人希望能够得到僧侣在旅途中的信息,并且渴望将这些讯息带回故土。这里的“祖州”可能是指僧侣出发地或是诗人的家乡,通过这样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远行者的思念与关怀。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沙弥大智游历五台山的一种美好祝愿,更透露出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佛教文化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既远离尘嚣又充满敬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