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
潜者忘于渊,洋洋纵尾鳍。
巢者忘于林,飞鸣唯所宜。
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
师旷岂知声,缪以占齐师。
彼各有真乐,果孰得而窥。
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
陶潜怕折腰,素琴弦不施。
其乐可闻欤,夫盖默识之。
非丝亦非竹,且复非蛾眉。
譬如执热者,洒然濯凉飔。
又如渴不禁,快饮清江湄。
当其得意时,何以富贵为。
手舞而足蹈,诚不之自知。
自知犹不可,人胡可度思。
君辟真乐斋,我赋真乐诗。
写诗聊寄意,名斋傥在斯。
置之勿复道,焚香诵楚词。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深的作品,名为《寄题真乐斋》。诗中通过对比自然界中鱼和鸟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哲学思想。开篇两句“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描绘了鱼在水中、鸟在树上的自在地生存景象,这是自然界中生物和谐共处的典型。
接下来的四句“潜者忘于渊,洋洋纵尾鳍。巢者忘于林,飞鸣唯所宜。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借用了庄周和惠施两个哲学家的名字,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赞美与怀疑。
中间部分“师旷岂知声,缪以占齐师。彼各有真乐,果孰得而窥”则通过提及音乐家师旷和占卜之术,探讨了人们追求个人内心的真实快乐,但这种快乐又难以被外界所理解。
后半部分“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陶潜怕折腰,素琴弦不施”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物(颜回和陶渊明),表达了即使在贫困或简朴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最后几句“其乐可闻欤,夫盖默识之。非丝亦非竹,且复非蛾眉。譬如执热者,洒然濯凉飔。又如渴不禁,快饮清江湄”通过比喻,强调了这种内心的快乐是超越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精神体验。
结尾部分“当其得意时,何以富贵为。手舞而足蹈,诚不之自知。自知犹不可,人胡可度思”则表达了在达到这种境界时,对于外在的荣华富贵已经无所谓了,即使是自己,也难以完全把握这种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哲学思考,传递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