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徂殊域,悠悠滞东鄙
出处:《东征从军行》
明 · 区大相
自我徂殊域,悠悠滞东鄙。
本为辑鳞介,由来徵楛矢。
久知皇极尊,宁复问箕子。
夷国日丧乱,王师费经纪。
何时咏栗薪,荣我东归士。
本为辑鳞介,由来徵楛矢。
久知皇极尊,宁复问箕子。
夷国日丧乱,王师费经纪。
何时咏栗薪,荣我东归士。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的《东征从军行(其五)》。诗中表达了诗人远征他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自我徂殊域,悠悠滞东鄙”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情景,用“悠悠”二字形容时间的漫长和内心的孤寂。“滞东鄙”则点明了诗人所在的位置,暗示了远离朝廷和权力中心的处境。
接着,“本为辑鳞介,由来徵楛矢”两句,以“辑鳞介”比喻诗人作为文人,原本追求的是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而“徵楛矢”则是出征的象征,表明诗人实际上却不得不参与军事行动,这与他的初衷形成了鲜明对比。
“久知皇极尊,宁复问箕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历史的反思。这里提到的“皇极尊”指的是皇帝的权威和国家的尊严,“箕子”是中国古代的贤臣,曾被商纣王囚禁,后被周武王释放并成为周朝的顾问。这两句诗意味着诗人深知国家的重要性,但又不再像箕子那样直接向君主提出谏言,可能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性或个人的无奈。
“夷国日丧乱,王师费经纪”描述了边疆地区持续不断的战乱,以及朝廷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这里的“夷国”泛指边疆地区,“丧乱”指战乱,“王师”代表朝廷军队,“经纪”意为筹划和管理。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
最后,“何时咏栗薪,荣我东归士”表达了诗人对于结束战争、回归和平生活的期待。这里的“栗薪”可能是一种象征,寓意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吟唱赞美和平的诗歌,庆祝那些为国家和平做出贡献的东归士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