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
出处:《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其一》
唐 · 李白
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
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
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
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注释
何处:哪里。夜行:夜晚出行。
好:好。
月明:明亮的月亮。
白笴陂:白笔杆陂地(可能指有月光照射的地方)。
山光:山上的光芒。
积雪:堆积的雪。
猿影:猿猴的影子。
寒枝:寒冷的树枝。
但恐:只担心。
佳景:美好的景色。
晚:太晚。
小令:小船的命令(可能指启程回家)。
归棹:回家的船。
人来:有人来访。
清兴:清新的心情。
及此:此刻。
相思:思念。
翻译
哪里的夜晚出行最好?明亮的月光照在白笔杆陂地。山上的光芒摇曳着积雪,猿猴的影子挂在寒冷的树枝上。
只担心美好的景色太晚,使得小船的命令提前执行,准备回家。
有人来访带来清新的兴致,此刻又勾起了我对你的思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行走于自然美景中的诗句,充满了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诗人以"何处夜行好"开篇,表达了一种对夜行的向往与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独自徜徉的孤高情怀。接着是"月明白笴陂",这里的"白"形容月亮,"笴陂"则是一种古代的道路名称,诗人借此描绘出一幅清澈明月下,宁静无人的夜行图景。
第三句"山光摇积雪",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山中积雪在月光下的柔和与静谧,而"猿影挂寒枝"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幽深的山林氛围,猿猴的影子在寒冷的枝头摇曳,给人以一种神秘而又孤独的感觉。
"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景致即将消逝的担忧和不舍。"小令"指的是诗中所说的自己,"棹移"则是行走之意,这里暗示着时间不等人,美好的夜行也终究要结束。
最后两句"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表达了诗人在人迹罕至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一种清新的心情,同时也引发了一种对远方人的思念。这里的"清兴"不仅是指自然景致带来的愉悦,更深层次上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总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夜色、山光、月白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夜行的独特体验以及内在情感的流露。它不仅是对外界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灵魂深处的自我对话与情感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