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锸裒众力,畚土逾百筐
中宵如河决,浩渺不可当。
浮云合四溟,无复窥神光。
门巷失旧径,北邻有颓墙。
恐地俱蛰龙,难安三尺床。
阍人亟来告,客土坏沟防。
坐此不疏达,渐渍室与堂。
我迷忽复悟,岂暇立徬徨。
荷锸裒众力,畚土逾百筐。
坎窗快不隔,飞流复汤汤。
中庭燥如旧,漠漠兰芷香。
乃知天下事,壅塞成疽疮。
决水复不难,吾有扁鹊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黄昏雨:傍晚的雨。稍觉:稍微感到。
襟袖:衣袖。
凉:凉爽。
中宵:半夜。
河决:河流决口。
浩渺:广大无边。
不可当:无法阻挡。
浮云:乌云。
四溟:四海。
无复:不再。
窥神光:看见神圣的光芒。
门巷:街道。
旧径:昔日道路。
颓墙:破败的墙壁。
蛰龙:冬眠的龙。
三尺床:简陋的床铺。
阍人:守门人。
客土:外来土。
坏沟防:破坏防护设施。
不疏达:不通畅。
渐渍:逐渐浸湿。
忽复悟:忽然醒悟。
徬徨:犹豫不决。
荷锸:扛着锹镐。
裒众力:聚集众人之力。
畚土:装土。
百筐:上百筐。
坎窗:挖开窗户。
汤汤:水流滚滚。
漠漠:弥漫。
兰芷:兰草和芷草。
天下事:世间的事务。
壅塞:积压。
疽疮:疮痍。
决水:排开水患。
扁鹊方:扁鹊的治病方法。
翻译
黄昏时分下起了雨,略微感到衣衫有些凉意。半夜时分洪水如河流决堤,浩渺无边难以抵挡。
乌云笼罩四海,再也看不见神圣的光芒。
街巷失去了往日的道路,北邻的墙壁已破败不堪。
担心大地如同冬眠的龙,连三尺床也无法安稳。
守门人急忙来报,客土冲毁了沟渠的防护。
因此家中不再畅通,水势逐渐漫延至厅堂。
我一时困惑又忽然醒悟,哪有时间犹豫不决。
拿起锹镐聚集众人之力,装满上百筐泥土。
挖开窗户以泄洪,水流如注滔滔不绝。
庭院依旧干燥如初,只有兰草芷花散发香气。
这才明白世间纷扰,积压过多就会酿成祸患。
排开水患并非难事,我有扁鹊那样的良方在手。
鉴赏
孔武仲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雨过后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和人间的变化。开篇即写“黄昏雨一雨,稍觉襟袖凉”,便是以个人的感受捕捉初遇的雨后凉意。紧接着,“中宵如河决,浩渺不可当”则是描绘了夜晚大雨如同河堤崩溃一般汹涌澎湃,不可阻挡。
在“浮云合四溟,无复窥神光”一句中,诗人通过浮动的云层遮蔽了天空,人们无法再见到天上的神秘之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着一种对现实世界不可知性的感慨。
“门巷失旧径,北邻有颓墙”则转向人间,写出了雨后道路变得难以辨认,而邻居的墙壁也出现了倾圮,这是对社会秩序和人类生活稳定性的一种隐喻。
“恐地俱蛰龙,难安三尺床”一句,则是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忧虑和不安。诗人担心大自然的力量如同蛰伏的龙一般,不可预测,而平凡的生活也变得难以安宁。
接下来的“阍人亟来告,客土坏沟防”写出了守门人急忙前来通报,外来之地的堤岸和沟渠都遭到了破坏,这是对社会危机的一种描绘。紧接着,“坐此不疏达,渐渍室与堂”则表明诗人自身处境,也感到无法畅所欲言,而自己的居所也逐渐变得潮湿和损坏。
在“我迷忽复悟,岂暇立徬徨”一句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从迷茫转向顿悟,似乎是在寻找出路,但又不免感到无从着手。接着,“荷锸裒众力,畚土逾百筐”则是描绘了一种集体劳作的场景,大家携手共渡难关。
“坎窗快不隔,飞流复汤汤”一句,是对雨后的水势依旧强劲,水流如织,不可阻挡。紧接着,“中庭燥如旧,漠漠兰芷香”则是写出了雨后院中的情景,虽然外界仍有激流,但庭院里却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花草的清香。
最后,“乃知天下事,壅塞成疽疮。决水复不难,吾有扁鹊方”则是诗人的总结和自信之声。通过这场大雨,他认识到了天下的万物都可能被阻塞而成为疾病,但只要找到解决的方法,就如同开挖河道一般,不再是难事。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人生智慧和乐观态度。
孔武仲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间的变迁,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应对生活挑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