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长亭一舍宽,送行犹自挽征鞍
出处:《解印至大桥铺寄邵阳父老》
宋 · 沈伯达
已过长亭一舍宽,送行犹自挽征鞍。
我无惠政苏凋瘵,何事邦人泪不乾。
我无惠政苏凋瘵,何事邦人泪不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常用来送别。一舍:古时三十里为一舍,这里指一段路程。
征鞍:远行者的马鞍,代指远行者。
惠政: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或仁政。
凋瘵:困苦、病弱,这里指民生凋敝。
邦人:国人,乡亲们。
泪不乾:泪水不断,形容悲伤至极。
翻译
已经走过长亭一段路程,送别的人还在拉住远行者的马鞍。我没有施行过有益于人民的政策来救治困苦,为何乡亲们的泪水始终未干?
鉴赏
诗中的"长亭一舍宽"描绘了一种送别时的情景,长亭是古人送行时常设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送别的地点辽阔。"送行犹自挽征鞍"则表达了送行者不忍离去,依依不舍的心情。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送别之难和对远行者的深情。
接着,"我无惠政苏凋瘵"中的"惠政"指的是君主或官员的恩泽,这里说"无惠政"可能是在反映时弊,或是诗人自谦无能施惠于民。"苏凋瘵"则是一个比喻,意在形容人民因缺少良好的政治而受苦。
最后,"何事邦人泪不乾"一句中的"邦人"指的是国家的人民,"泪不乾"则是说人们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表达了人民的痛苦和悲伤。这句话强调了诗人对国人的同情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忧虑,以及对于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