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芳草萋萋恨,寄向沧江六六鳞
出处:《子都录示近作成白体一首奉寄》
宋 · 李洪
别日江梅半透春,梨花开后独愁人。
欲将芳草萋萋恨,寄向沧江六六鳞。
两处吟当看雪夜,数篇抄值落花晨。
未输谢客池塘梦,千里赓酬句要新。
欲将芳草萋萋恨,寄向沧江六六鳞。
两处吟当看雪夜,数篇抄值落花晨。
未输谢客池塘梦,千里赓酬句要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别日:过去的日子。江梅:江边的梅花。
独愁人:独自感到忧愁的人。
欲将:想要寄托。
芳草萋萋:茂盛的草地,象征离愁。
沧江:江水深青色,形容江面。
六六鳞:形容江面波纹交错。
吟当:应当吟诵。
看雪夜:在下雪的夜晚。
抄值:恰好是。
落花晨:落花的早晨。
谢客:指谢灵运,古代诗人。
池塘梦:谢灵运的池塘诗境。
句要新:要求诗句新颖。
翻译
昔日江边梅花初绽露春意,梨花之后只剩我独自伤感。想把满心的离愁寄予江面上翻腾的鱼鳞,仿佛六六之数的波纹。
两地相隔,只能在雪夜中吟诗共赏,抄写诗篇正值落花清晨。
我的创作并未逊色于谢灵运的池塘梦境,追求的是千里之外的新鲜诗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洪的作品,题为《子都录示近作成白体一首奉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愁思与情感。
"别日江梅半透春,梨花开后独愁人。" 这两句写的是春天来临之际,江边的梅花已经开放,而梨花则在其后绽放。这里通过梅和梨的不同开放时节,表现了诗人独自怀念过去美好时光的情感。
"欲将芳草萋萋恨,寄向沧江六六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自己的愁绪与芳草相连,然后通过水鸟的鸣叫声传递给远方的朋友。这里的“沧江”指的是长江,而“六六鳞”则是比喻那些在水面上游弋的水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情感的传递。
"两处吟当看雪夜,数篇抄值落花晨。"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创作诗歌:一是在雪夜中吟咏,一是在花瓣飘零的清晨中抄录。这说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创作时刻,不拘泥于特定场合。
"未输谢客池塘梦,千里赓酬句要新。"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往日友情的回忆,并没有落后于他人。而“千里”指远距离,“赓酬”则是答和诗歌,表示诗人希望通过新的诗篇与远方的朋友交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