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棠阴茂,留传锦句多
出处:《饯康侯 其一》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报政三年满,还容借寇么。
丝纶来帝幄,襦裤蔼民歌。
遗爱棠阴茂,留传锦句多。
苍生今有待,霖雨早滂沱。
丝纶来帝幄,襦裤蔼民歌。
遗爱棠阴茂,留传锦句多。
苍生今有待,霖雨早滂沱。
注释
报政:任职。满:任期结束。
借寇:借助外力。
丝纶:皇帝的诏令。
幄:帷幄(指皇宫)。
襦裤:百姓的衣物。
蔼:充满。
遗爱:遗留的爱民之情。
棠阴:海棠树下,比喻地方官的好名声。
锦句:美好的诗句。
苍生:百姓。
霖雨:连绵的大雨,象征恩泽。
滂沱:倾盆大雨。
翻译
任职满三年,是否还能借用外力?皇帝的诏令下达,百姓衣食无忧,歌颂声起。
前任官员留下爱民的美名,流传许多佳话。
如今的百姓期待着,期盼能有如大雨般的恩泽降临。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到元朝初期的文学家杨公远所创作,标题为《饯康侯(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有深刻的反思和批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的关心和爱国之情。
首句“报政三年满,还容借寇么”表明作者对于朝廷的政策实行已届三年期限,质问是否还能继续容忍外敌的侵扰。这里的“报政”指的是官员到地方上任职的政绩考核周期,而“三年满”则暗示了对现行政策的不满和失望。
接着,“丝纶来帝幄,襦裤蔼民歌”描绘了一种颠倒的社会现象,即原本应该是朝廷关心百姓安危,但现在却变成了百姓在歌颂着统治者的恩惠。这里“丝纶”、“襦裤”都是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意味着皇上的恩泽,而“蔼民歌”则显示出人民对皇权的歌颂。
第三句“遗爱棠阴茂,留传锦句多”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上美好事物和文学作品的怀念。这里“遗爱”指的是历代君主或贤人留给后人的恩惠与教诲,而“棠阴茂”则形容这些遗产的繁盛,“留传锦句多”则强调了这些文化遗产丰富且值得传承。
最后两句“苍生今有待,霖雨早滂沱”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前社会状况的期待和希望。这里“苍生”指的是广大人民,“今有待”意味着人民现在正处于困境之中需要救助;而“霖雨早滂沱”则象征着急需及时雨水般的恩泽或改革来缓解民众的痛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