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蠖屈伸存我法,蜗牛负戴亦吾庐
出处:《次韵姜西溟秋日杂感》
清 · 陈大章
珥笔频年在石渠,一囊官粟百无馀。
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
尺蠖屈伸存我法,蜗牛负戴亦吾庐。
短檠取次新凉入,珍重穷愁且著书。
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
尺蠖屈伸存我法,蜗牛负戴亦吾庐。
短檠取次新凉入,珍重穷愁且著书。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大章所作的《次韵姜西溟秋日杂感》。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顿与挑战时的坚韧与豁达态度。
首联“珥笔频年在石渠,一囊官粟百无馀”,以“珥笔”自喻,形容自己多年为官,但生活拮据,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物质贫乏的感慨。
颔联“伯鸾本不因人热,中散从知与世疏”,引用东汉名士严子陵(伯鸾)和晋代高士嵇康(中散)的故事,表明自己像他们一样,不随波逐流,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独立。
颈联“尺蠖屈伸存我法,蜗牛负戴亦吾庐”,运用自然界的生物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处世哲学。尺蠖(一种昆虫)屈伸自如,蜗牛虽小却有自己的居所,诗人以此表达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
尾联“短檠取次新凉入,珍重穷愁且著书”,描述了诗人面对秋日的凉意,依然坚持读书写作,将生活中的困苦转化为创作的动力,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文学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