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一纪战旗红,偶脱乱离身不死
宋末元初 · 方回
客谓老夫今老矣,胡为尚落空山里。
千艰百难万不平,上岭下岭不肯已。
此岭第三未为险,人面兽心险于此。
乾坤一纪战旗红,偶脱乱离身不死。
流可无行兮坎即止。
君不见羊化为石斗即休,两角蜗争何所求。
千艰百难万不平,上岭下岭不肯已。
此岭第三未为险,人面兽心险于此。
乾坤一纪战旗红,偶脱乱离身不死。
流可无行兮坎即止。
君不见羊化为石斗即休,两角蜗争何所求。
注释
客:他人。谓:对……说。
老夫:我(指诗人)。
胡为:为何。
尚:仍然。
空山:空寂的山。
里:地方。
千艰:无数艰难。
百难:各种困苦。
万不平:无穷无尽。
此岭:这座山。
人面兽心:人心险恶。
险于此:比这更险恶。
乾坤:天地。
一纪:一个时代。
战旗红:战火纷飞。
偶脱:偶然逃脱。
乱离:乱世。
身不死:身体得以存活。
流可:顺流。
坎即:坎坷。
止:停止。
羊化为石:比喻争斗无意义。
斗即休:争斗结束。
两角蜗:蜗牛。
何所求:追求什么。
翻译
有人对我说我已老去,为何还留在这空寂山里。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上山下坡都不停歇。
这座山并非最险峻,人心险恶胜过它。
整整一个时代战火纷飞,我偶尔逃脱乱世却依然活着。
顺流而下或止于坎坷,随遇而安。
你没看见羊化为石头就停止争斗,蜗牛角上争的是什么呢?
鉴赏
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开篇便自称“老夫今老矣”,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世事皆如浮云的情怀。接着,“胡为尚落空山里”则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执着,尽管世间有千艰百难,但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肯就此止步。
“上岭下岭不肯已”中的“岭”字在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山峰,更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与挑战。诗人的心志如同这连绵的山岭,坚不可摧。
紧接着,“此岭第三未为险,人面兽心险于此”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世态人心的深刻洞察。这里的“此岭”虽不及其他更为险峻,但所蕴含的人心险恶,却远超自然之险。这是诗人对人性的悲观看法,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心不古的现实。
“乾坤一纪战旗红,偶脱乱离身不死”中,“乾坤一纪”暗示了时间的长久和世事的变迁,而“战旗红”则是战争与血腥的象征。诗人以自己的经历证明,即便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自己也能幸存下来,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坚韧不拔,也是对历史洪流中个人命运的无奈认同。
“流可无行兮坎即止”一句,似乎表达了一种放弃与顺应。诗人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选择了停下脚步,不再前行,这也许是对过往的一种总结,也是一种超脱。
最后两句“君不见羊化为石斗即休,两角蜗争何所求”则充满了象征意义。羊化为石,可以理解为世事变化莫测,而“斗即休”则是对这种无常的接受与放下。接下来的“两角蜗争何所求”,蜗者,小虫也,两角相争,形象地描绘了世间万物皆有欲求,然而诗人似乎在问,这种争斗又有何意义?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追问。
整首诗通过山岭的起伏、战旗的红色与人心的险恶,羊石的变化与蜗虫的争斗,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多变,以及他对于世事无常和生命真谛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