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出师表,慨然泪沾胸
中有武侯庙,栋杗亦崇崇。
念昔炎祚微,诸藩务争雄。
吉利据全魏,仲谋擅江东。
斯人伊吕俦,长啸草庐中。
英英高皇胄,志欲芟群凶。
徘徊襄汉间,孰与同其功。
一闻卧龙名,三顾礼益恭。
从容决大计,鱼水欣相逢。
首结孙氏好,再摧曹氏锋。
益梁既归命,滇巂亦乘风。
遂令寰宇内,重视炎光红。
天意苦难谌,大星陨长空。
超然谢氛浊,归觐永安宫。
历观百世下,孰能蹈其纵。
有谡孰肯戮,有正孰能容。
公道未必布,忠益未必从。
九原不可作,孰为人中龙。
庙貌在兹邑,声光赫无穷。
嗟予生已晚,仰止常忡忡。
朗诵出师表,慨然泪沾胸。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的《过诸葛武侯庙》,通过对诸葛亮庙宇的描绘和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敬仰之情。
首句“石棺山霭霭,沔水波溶溶”,以山岚水波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为诸葛亮的形象铺垫了背景。接着,“中有武侯庙,栋杗亦崇崇”点明主题,引出对诸葛亮庙宇的描写,通过“崇崇”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庙宇的庄严和高大。
接下来,诗人回顾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描述了诸葛亮在乱世中的角色和贡献:“念昔炎祚微,诸藩务争雄。吉利据全魏,仲谋擅江东。”这里提到了刘备、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诸葛亮作为刘备的重要谋士,以其卓越的智慧和策略,帮助刘备在群雄中脱颖而出,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斯人伊吕俦,长啸草庐中”赞颂了诸葛亮与古代贤臣伊尹、吕尚齐名,他在草庐中深思熟虑,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规划。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理解,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闻卧龙名,三顾礼益恭。从容决大计,鱼水欣相逢。”这一段描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谦逊和刘备对他的尊重。两人在草庐中商议国家大事,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如同鱼得水,共同推动了蜀汉的发展。
“首结孙氏好,再摧曹氏锋。益梁既归命,滇巂亦乘风。”诸葛亮不仅在政治上与孙权结盟,对抗曹操,还在军事上取得了多次胜利,巩固了蜀汉的统治地位。通过这些行动,诸葛亮成功地扩大了蜀汉的影响力,使其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遂令寰宇内,重视炎光红。”这句话总结了诸葛亮的贡献,强调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整个世界都开始重视蜀汉政权的存在。
然而,好景不长,诸葛亮在“天意苦难谌,大星陨长空”的情况下去世,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超然谢氛浊,归觐永安宫。”描述了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远离尘嚣,回到蜀汉的都城,完成了他作为国君的使命。
“历观百世下,孰能蹈其纵。有谡孰肯戮,有正孰能容。”诗人感叹于诸葛亮的道德品质和行事准则,认为在后世中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无论是忠诚还是公正。
“九原不可作,孰为人中龙。”表达了对诸葛亮无法重生的遗憾,同时也赞美他是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庙貌在兹邑,声光赫无穷。”指出诸葛亮的庙宇依然屹立,他的名声和光辉将永远流传。
最后,“嗟予生已晚,仰止常忡忡。朗诵出师表,慨然泪沾胸。”诗人感慨自己生于诸葛亮之后,无法亲眼见证他的伟大,只能通过诵读《出师表》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泪水不禁湿透了胸口,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庙宇的描绘和对其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高敬仰和深情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忠诚、智慧、公正等美德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