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全文

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

出处:《登石室饭僧诗
南北朝 · 谢灵运
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
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
结架非丹甍,藉田资宿莽。
同游息心客,暧然若可睹。
清霄飏浮烟,空林响法鼓。
忘怀狎鸥䱔,摄生驯兕虎。
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
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

拼音版原文

yínglíngjuédèng

yìngxuànguī

zuànsuìduànshān

yǎnànjìnshí

jiéjiàfēidānméng

jiètián宿mǎng

tóngyóuxīn

àiránruò

qīngxiāoyángyān

kōnglínxiǎng

wàng怀huáixiáōu{yōu}。

shèshēngxùn

wànglǐngjuànlíngjiù

yánxīnniànjìng

ruòchéngděngguān

yǒngsānji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登临石室,迎接日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境界。

“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 开篇便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雄伟山川图,日光穿透云雾(旭),照耀着峻岭(绝嶝),河流在山谷中蜿蜒曲折,最终汇入远方的江河(溆浦)。

“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 诗人在这段落中描写了修道者在山林间建造简陋住所的情景。这里的“钻燧”形容光线穿透树木的强烈,“断山木”则是指被砍伐的树木;“掩岸墐石户”展示了一种原始而坚固的建筑方式,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结架非丹甍,藉田资宿莽。” 这里,“结架非丹甓”表明这并非华丽的宫殿,而是简易的木结构建筑;“藉田资宿莽”则说明这里的耕作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同游息心客,暧然若可睹。” 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同游”表明与大自然为伴,“息心客”则是指心灵得以安顿的旅者;“暧然若可睹”形容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清霄飏浮烟,空林响法鼓。” 这段落中,“清霄飏浮烟”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云雾在晴朗的天空中轻盈飘动;“空林响法鼓”则是指寺院中的钟声回荡于空旷的森林之中。

“忘怀狎鸥䱔,摄生驯兕虎。” 这里,“忘怀狎鸥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遗忘,对与自然亲近的渴望;“摄生驯兕虎”则形容一种对生命力的尊重和珍视,即使是凶猛的野兽也能被驯服。

最后,“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 展示了诗人对于高远山岭中神秘生物(灵鹫)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净土)的追求。

“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 这里的“四等观”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四种禅定,而“永拔三界苦”则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超脱世间痛苦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位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更深层次地传递了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