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
出处:《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唐 · 刘长卿
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
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
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
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
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
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
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
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
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
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
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
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
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
翻译
孤雁飞过吴地的天空,旅人感伤着傍晚的时节。松江上的风轻轻吹过,江面上的孤帆快速行驶。
姑苏台上树叶凋零,洞庭湖的橘子在秋霜中收成。
长洲之外景象萧瑟,只见寒山孤独显现。
胡马在秦云下嘶鸣,汉军士兵慌乱失散。
关中有人擅自占据,天下人为此忧虑不安。
南楚之地有美如玉的佳人,她用瑶瑟诉说相思之苦。
我独自漂泊在遥远的海边,遥望万里之外的日出。
面对敌人,我甘愿拿起武器,谈论兵法时又勇于放下笔墨。
迎风振臂,我在寻找可以托付的树木,准备投身其中。
但我宁愿回归远方的深山,过着云游松林、食栗为生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与离乱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开篇即以“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表达了秋天孤雁的凄凉与被囚禁之人的哀伤,随后通过“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逃离现实困境的向往。
接着,“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则描绘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橘子被霜打的景象,透露出时光易逝与物是人非之感。"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中的“萧条”形容空旷无人的情境,而“唯见寒山出”则表现了对远方的眺望和心中所系。
战争的氛围在“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中显现出来,"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则指出了战乱带来的危机与全国人民的共同忧虑。"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中的“琼枝”象征着美好的愿望,而“相思怨瑶瑟”却透露了对亲人或故土无法相见之痛。
最后,“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独处异乡的孤寂感,以及对战乱中的英雄事迹无力回天之叹息。最终,诗人选择“不如归远山”,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逃离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