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
出处:《友怡斋为东阳蒋伯康赋》
元末明初 · 王祎
鸿雁动成序,脊令长在原。
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
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
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
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
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
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子孙。
昆弟笃友爱,怡怡若春温。
我观友怡训,为尔陈此言。
匪为蒋氏歌,庶使薄俗敦。
物情各有知,人独无弟昆。
弟昆本一气,至爱心所根。
世媮俗云薄,天性几不存。
伐树亦何恤,䦧墙或为冤。
昭哉圣有训,有耳如无闻。
东阳望蒋氏,诗礼遗子孙。
昆弟笃友爱,怡怡若春温。
我观友怡训,为尔陈此言。
匪为蒋氏歌,庶使薄俗敦。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王祎创作,名为《友怡斋为东阳蒋伯康赋》。诗中以“友怡”为题,旨在赞扬蒋伯康家族兄弟之间深厚的友爱之情,以及他们遵循诗礼家风的美德。
诗的开头以自然界的景象起兴,鸿雁有序飞行,脊令鸟常驻原野,以此类比人世间兄弟间应有的和谐与忠诚。接着,诗人指出人世间往往缺乏这种兄弟间的深情厚谊,强调了天性的重要性。他批评了社会风气的浅薄和人性的丧失,并表达了对违背天性的行为的不满。
随后,诗人提到伐木和筑墙的行为可能带来的无辜伤害,以此隐喻社会上对道德和亲情的破坏。他引用圣人的教诲,强调了倾听内心声音的重要性,即遵循天性,保持真我。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现实,以蒋伯康家族为例,赞美他们坚守诗礼家风,兄弟间友爱和睦,如同春天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和谐与人世间的纷扰,强调了兄弟间深厚情感的价值,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坚持道德原则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蒋伯康家族的故事,呼吁人们回归内心的善良与真诚,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