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荆花,负此正芬郁
出处:《秋怀和答友人戴师观五首》
明 · 孙承恩
月明姜被寒,掩映成独宿。
天涯若飘泊,念我亲骨肉。
春风吹荆花,负此正芬郁。
慈闱奉晨昏,不得共粟菽。
忧来浩无端,清泪动盈掬。
萧条鹡鸰诗,展卷不忍读。
嗣音久疏旷,引睇伫双足。
明发当有至,灯花结新绿。
天涯若飘泊,念我亲骨肉。
春风吹荆花,负此正芬郁。
慈闱奉晨昏,不得共粟菽。
忧来浩无端,清泪动盈掬。
萧条鹡鸰诗,展卷不忍读。
嗣音久疏旷,引睇伫双足。
明发当有至,灯花结新绿。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秋怀和答友人戴师观五首(其二)》,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首句“月明姜被寒,掩映成独宿”,以月光洒在姜被上,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夜晚景象,暗示诗人独自一人,内心充满孤独与哀愁。接下来,“天涯若飘泊,念我亲骨肉”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仿佛自己如同漂泊在天涯,无法与亲人团聚。
“春风吹荆花,负此正芬郁”则通过春风中的荆花,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苦涩与无奈。虽然春天带来了生机与芬芳,但对于诗人来说,却只能感受到负累与痛苦。接着,“慈闱奉晨昏,不得共粟菽”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孝顺与思念,但又因种种原因无法陪伴母亲,内心充满了愧疚与悲伤。
“忧来浩无端,清泪动盈掬”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忧愁与悲伤,即使没有明确的原因,忧愁也如潮水般涌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最后,“萧条鹡鸰诗,展卷不忍读”以鹡鸰鸟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连读自己的诗作都感到不忍心。而“嗣音久疏旷,引睇伫双足”则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人音讯断绝的痛苦,只能默默站立,期待着对方的消息。“明发当有至,灯花结新绿”则寄希望于明天,期待着与亲人重逢的那一天,灯花的绽放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内心的痛苦挣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