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厌矮屋,心无一日嬉
出处:《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其九》
宋 · 陈造
枉寻固已污,索价则已欺。
人生功名念,舒卷自一时。
荣辱取所适,穷达非敢知。
及物傥在道,卑官亦可为。
咄咄厌矮屋,心无一日嬉。
还应乘田翁,笑汝太矜持。
人生功名念,舒卷自一时。
荣辱取所适,穷达非敢知。
及物傥在道,卑官亦可为。
咄咄厌矮屋,心无一日嬉。
还应乘田翁,笑汝太矜持。
注释
枉寻:徒然寻找。固已:已经。
污:污名。
索价:索要代价。
欺:欺骗。
功名念:对功名的追求。
舒卷:紧握或放松。
荣辱:荣誉与耻辱。
所适:个人适应。
穷达:顺境逆境。
非敢知:不必执着。
及物:事物合乎道义。
傥:如果。
道:道义。
卑官:低微的官职。
亦可为:也能接受。
咄咄:厌倦的样子。
矮屋:狭小居所。
嬉:欢愉。
乘田翁:农夫。
矜持:拘泥。
翻译
徒然寻找只会带来污名,索要代价则是欺骗。人生对功名的追求,时而紧握时而放松。
荣誉与耻辱取决于个人适应,无论顺境逆境都不必执着。
如果事物合乎道义,即使是低微的官职也能接受。
对狭小居所感到厌倦,心中从未有过片刻欢愉。
应该效仿农夫,嘲笑自己过于拘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感事十诗上李侍郎(其九)》,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首句“枉寻固已污,索价则已欺”揭示了对追求虚名的不屑和对虚假价值的揭露,认为这种行为既玷污了自己,又欺骗了他人。接下来,“人生功名念,舒卷自一时”表明诗人认为人们对功名的态度应随心境变化,不必过于执着。
“荣辱取所适,穷达非敢知”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不以荣辱穷达为意,只求顺应自然。他进一步强调,只要做事合乎道义,即使是地位不高,也能心安理得。“咄咄厌矮屋,心无一日嬉”表达了诗人对庸俗生活的厌倦,即使身处简陋,也绝不轻浮度日。
最后两句“还应乘田翁,笑汝太矜持”以农夫自比,表达出诗人愿意回归质朴生活,笑对世态炎凉,不愿过于拘泥于世俗的矜持。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