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有数尽,此兴无时阑
出处:《永兴丞以皓雪鲜梅奇语见示戏占閒人浪辞酬之》
宋 · 王质
四海一山玉,切作冠巑岏。
冠上戴明月,履下踏飞湍。
肺肠裹林壑,表里交珊珊。
上界雪可饱,下土人希餐。
三春镇长在,九夏何曾残。
大千薝卜林,巨万梅花团。
花惟白皓皓,巾自乌漫漫。
纯玉龙争飞,杂玉龙皆蟠。
千丈亭不历,九尺庵随看。
摩云起高崖,运斤吾能刊。
书空结奇字,擘镜谁能观。
须弥有数尽,此兴无时阑。
冠上戴明月,履下踏飞湍。
肺肠裹林壑,表里交珊珊。
上界雪可饱,下土人希餐。
三春镇长在,九夏何曾残。
大千薝卜林,巨万梅花团。
花惟白皓皓,巾自乌漫漫。
纯玉龙争飞,杂玉龙皆蟠。
千丈亭不历,九尺庵随看。
摩云起高崖,运斤吾能刊。
书空结奇字,擘镜谁能观。
须弥有数尽,此兴无时阑。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质所作,名为《永兴丞以皓雪鲜梅奇语见示戏占閒人浪辞酬之》。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
首先,诗人将“四海一山玉”比作“冠巑岏”,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壮观。接着,通过“冠上戴明月,履下踏飞湍”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高耸与水流的湍急,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肺肠裹林壑,表里交珊珊”则通过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接下来,“上界雪可饱,下土人希餐”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春镇长在,九夏何曾残”强调了四季常青的自然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而“大千薝卜林,巨万梅花团”则通过“薝卜林”和“梅花团”的宏大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
“花惟白皓皓,巾自乌漫漫”通过对比花色与头巾的颜色,进一步突出了自然界的纯净与和谐。最后,“纯玉龙争飞,杂玉龙皆蟠”以“玉龙”为喻,生动地描绘了山川的灵动与壮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