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和平无近效,古诗简淡有遗音
出处:《暑中自遣》
宋 · 陆游
名山处处得幽寻,破砚时时出苦吟。
上药和平无近效,古诗简淡有遗音。
苏门隐去闻孤啸,栗里归来弄素琴。
尚恐俗尘除未尽,每思雪夜宿东林。
上药和平无近效,古诗简淡有遗音。
苏门隐去闻孤啸,栗里归来弄素琴。
尚恐俗尘除未尽,每思雪夜宿东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名山:著名的山川,可能指隐居修行之地。幽寻:寻找幽静深邃的地方。
破砚:破旧的砚台,常用来比喻刻苦学习或写作。
苦吟:艰难地吟诗作赋。
上药:珍贵的药材,比喻高深的学问或修养。
近效:快速见效的效果。
遗音:遗留下来的深远影响或意蕴。
苏门:指苏轼等文人墨客所属的文学流派或隐居地。
孤啸:孤独的啸声,形容隐士的清高。
栗里:古代地名,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的故乡或隐居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象征朴素的生活。
俗尘:世俗的尘埃,比喻纷扰的世事。
东林:东林寺,佛教名刹,常与隐逸生活相关联。
翻译
在名山中四处寻找幽深之处,破旧的砚台常常伴随着辛苦的吟咏。珍贵的药材虽平和无立即见效的奇效,古诗却简洁淡雅,仍有深远余韵。
苏门派的隐士已经离去,只留下孤独的啸声;回到栗里,我弹奏着素琴。
我仍担心世俗尘嚣未能完全消除,时常想起在雪夜住宿在东林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暑中自遣》,表达了作者在炎炎夏日中寻求心灵宁静与自我放逐的情感。首句“名山处处得幽寻”,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在名山胜地中寻找那份清幽与宁静。次句“破砚时时出苦吟”,通过写自己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写作,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第三句“上药和平无近效”,暗指高深的学问或高尚的品德不会立即显现成效,需要长期修炼和积淀。第四句“古诗简淡有遗音”,则赞美古人的诗歌简洁淡雅,富有深远的韵味,这也是诗人自己的追求。
第五、六句“苏门隐去闻孤啸,栗里归来弄素琴”,借苏门(苏轼门下)和栗里(陶渊明居所)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仰慕,以及回归自然、弹奏素琴以抒发情感的愿望。
最后一句“尚恐俗尘除未尽,每思雪夜宿东林”,诗人担忧世俗尘嚣尚未完全远离,因此常想象在雪夜中投宿于东林寺,进一步表达了对超脱尘世、静心修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夏日中的心境和理想生活,展现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净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