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姿古皇道,虚受圣人襟
苍筤破云色,萧瑟移风音。
径寸不为短,探幽乃觉深。
中间自空洞,枝干何嵚崟。
投恐成龙去,吹还作凤吟。
棱棱人有节,窍窍物无心。
俭朴他难比,提携力易任。
绝姿古皇道,虚受圣人襟。
或贮谏官草,多收女史箴。
筒兮用可贵,吾不换南金。
注释
达者:有才华的人。霜圆:月亮形状。
断竹:削竹。
苍筤:青翠的竹子。
破云色:穿透云层。
萧瑟:瑟瑟声。
径寸:最小的竹节。
探幽:深入探索。
空洞:中心空。
嵚崟:坚硬如山。
恐:担心。
成龙:化龙。
凤吟:凤凰鸣叫。
棱棱:棱角。
窍窍:孔窍。
无心:无机巧。
俭朴:朴素。
提携:提拿。
易任:轻便。
古皇道:古代帝王之道。
虚受:虚怀若谷。
谏官草:进谏官员的建议。
女史箴:女史的告诫。
筒兮:竹筒。
南金:南方的黄金。
翻译
有才华的人创造奇妙的事物,用竹子削成月亮形状寻找灵感。青翠的竹子穿透云层,风吹过时发出瑟瑟声。
即使是最小的竹节也不算短,深入探索才感到它的深远。
竹子中心空洞,枝干却坚硬如山。
担心它会化龙飞走,吹奏时又像凤凰鸣叫。
每一道棱角都象征人的节操,每个孔窍都无心机。
它的朴素无人能及,提拿起来轻便容易。
这是古代帝王之道的极致,圣人也会欣赏它的虚怀若谷。
有时它装着进谏官员的建议,也收藏着女史的告诫。
竹筒的价值无比珍贵,我不会用南方的黄金来交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情趣,诗人通过对竹书筒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厚情感。诗中“达者创奇制”表明了作者对于独特工艺的追求和欣赏,而“霜圆断竹寻”则形象地展示了选材的挑剔和精细。
接下来的“苍筤破云色,萧瑟移风音”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其中“苍筤”指的是竹子的深绿色,而“萧瑟”则形容秋天树叶落下的声音。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美的感受。
“径寸不为短,探幽乃觉深”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艺术作品内部空间和深度的体验和理解。这一段话也隐含着诗人自己对内在美的追求,即便是最小的空间,也能蕴含无限的意境。
“中间自空洞,枝干何嵚崟”则描绘了竹书筒内部结构的精巧和自然之美。竹子的中空部分,以及枝干的曲折,都展示了一种天然的艺术魅力。
“投恐成龙去,吹还作凤吟”中的“投恐”可能指的是对作品的一种敬畏之心,而“成龙去”和“作凤吟”则是用来比喻诗筒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极强,它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的“棱棱人有节,窍窍物无心”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里的“棱棱人有节”指的是人的行为有规则和节制,而“窍窍物无心”则强调了自然之物本身没有情感,只是存在。
最后,“俭朴他难比,提携力易任”表明诗筒的独特性难以比拟,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于这种手工艺品轻松自如的掌控能力。“绝姿古皇道,虚受圣人襟”则是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尊崇,以及对先贤智慧的领悟。
“或贮谏官草,多收女史箴”一句似乎是在提及诗筒在历史上的某些用途,或许用于存放古代官员的建议书信或者是女性文学作品。这样的描述增添了一层文化的厚重感。
最后,“筒兮用可贵,吾不换南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件艺术品的珍视之情,即便是一国之宝,也不足以与之交换。这一句也反映出诗人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认知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