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出处:《感讽五首 其三》
唐 · 李贺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翻译
南山上空为何如此凄凉,鬼神之雨洒落在荒草上。长安城深夜秋意浓,寒风中多少人在岁月中老去。
黄昏时分道路低垂,青栎小道在微光中摇曳。
月光如水,照在树上却无影,只留下一片清晨的洁白。
新婚之人手持漆炬前行,幽深墓地里萤火虫纷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感讽五首(其三)》。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郁情绪和对时事的隐晦批判。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开篇两句便设定了一种超自然、神秘而又带有一丝哀伤的情境。南山作为实景,通过“何其悲”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而“鬼雨”和“空草”则营造出一种荒凉与萧瑟的氛围。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这两句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衰老。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是繁华与权力的象征,而“夜半秋”则透露出时光飞逝中的一份凄凉。诗中的“几人老”则更深化了时间对人生的影响,表达了一种无常和悲哀。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这里,“低迷”的黄昏小路和“袅袅”的青石古道共同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清的景象。这种氛围似乎在暗示着某种隐秘或是悲凉。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这两句诗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空灵幽远的情感。月光下树木无影,山间只有清晨的静谧和纯洁,这是对心境的一种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最后两句则又回到现实世界中,一盏盏漆制的灯笼迎接着新的客人,而那隐约可见的虫光(萤火虫)却在夜色中闪烁。这种场景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不免让人感受到一些孤独和寂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