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宪天重屋讶云屯,崇道箫台疑蜃吐全文

宪天重屋讶云屯,崇道箫台疑蜃吐

化工欲放阳春到,先教玄冥戮衰草。
层冰封地万木僵,谁向雪中探天巧。
璿玑星回斗指寅,群芳未知时已春。
人心荡漾趁佳节,灯夕独冠年华新。
升平万里同文轨,井邑相连通四裔。
兰膏竞吐夜烘春,和叔回车避义辔。
巍巍九禁倚天开,温风更觉先春来。
试灯不用雨花落,迎阳为却寒崔嵬。
宣和初载元冬尾,瑞白才消尘不起。
穆清光赏属钦邻,锦绣云龙颁宴喜。
初闻传诏开睿谟,步障几里承金铺。
调音度曲三千女,正似广乐陈清都。
遏云妙唱韩娥侣,回雪飞花称独步。
千春蟠木效地英,献寿当筵岂金母。
上林晚色烟霭轻,景龙游人欢笑声。
霞裾月佩拥仙仗,翠凤挟辇趋平成。
铜华金掌散晶彩,翠碧重重簇珠琲。
先从前殿望脩廊,日出绮霞红茜海。
神光通透云母屏,骊龙出舞波涛惊。
煌煌黼座承天命,座下错落如明星。
榻前玉案真核旅,兽炭银炉夜初鼓。
宪天重屋讶云屯,崇道箫台疑蜃吐
前楹火柱回万牛,兰卿璧碎色光浮。
周围照耀眼界彻,冰壶漾月生珠流。
点点金钱尽衔璧,豹髓腾辉粲银砾。
丝篁人籁有机缄,缴绎清音传屋壁。
须臾随跸登会宁,如骖鸾鹤游紫清。
彩蟾倒影上浮空,纤云不点惟光明。
四壁垂帘围暖玉,银釭吐艳相连属。
棼楣横带碧玻璃,一朵翠云承日毂。
万光闪烁争吐吞,烛龙衔耀辉四昆。
又如电母神鞭驰,金蛇著壁不可扪。
端信奇工通造化,岂比优人能幻假。
丹青漫数顾虎头,盘礴解衣催客写。
此时帝御钧天台,紫垣两两明三台。
尚方饮器万金宝,古玉未足誇云雷。
帝傍侍女云华品,玉立仙标及时韵。
四音促柱泛笙箫,应有翔鸾落千仞。
龙瓶泻酒如流泉,御厨络绎纷珍鲜。
榻边争欲供天笑,快倒颇类鲸吸川。
厌厌夜饮方欢洽,玉漏频催鼓三叠。
金门初下醉归时,正见冰轮上城堞。
微臣去岁陪清班,恶诗误辱重瞳观。
小才易穷真鼠技,再赋愈觉相如悭。

鉴赏

此诗描绘了宋代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睿谟殿预先观赏元宵节灯会与音乐表演的盛况。诗人冯熙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庆祝活动的奢华与壮观。

首句“化工欲放阳春到”,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春天比喻为“化工”所创造,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温暖与生机。接着,“先教玄冥戮衰草”、“层冰封地万木僵”等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春天来临前的严冬景象,为后文的春意盎然做了铺垫。

“谁向雪中探天巧”一句,巧妙地将人们在严冬中对春天的期待与探索,与自然界的奇妙变化联系起来。随后,“人心荡漾趁佳节”、“灯夕独冠年华新”等句,描绘了人们在佳节中欢庆的情景,以及元宵节灯会的独特魅力。

“升平万里同文轨,井邑相连通四裔”两句,表达了国家的繁荣与统一,以及文化的广泛传播。接下来的“兰膏竞吐夜烘春”等句,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氛围,以及人们在夜晚享受节日的乐趣。

“宣和初载元冬尾,瑞白才消尘不起”两句,描述了元宵节前夕的景象,以及瑞雪初融后的清新。随后的“穆清光赏属钦邻,锦绣云龙颁宴喜”等句,展现了宫廷庆典的豪华与庄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不仅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也体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高雅。冯熙载以细腻的笔触,将历史场景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富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