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事可嗟,亦复有可矜
深沉收庙算,散落出天星。
风云扫周馀,日月光唐经。
殷鉴岂远而,胡昧前车惩。
冰山寒相府,祸水满掖庭。
赐第过乘舆,设榻淩御屏。
胡儿眼孔大,天子无尊荣。
中有言耻者,掷笔但吞声。
倏忽渔阳变,一鼓如西征。
河北指顾间,二十二降城。
潼关半夜开,长安火不明。
乘舆夜西狩,寂寞出咸京。
天人满道路,风雨秋叶零。
昨为金玉枝,今作逋逃丁。
天子保四海,骨肉无依凭。
百里马嵬坡,如在万里行。
六军不肯发,右相首离形。
忍割肺腑恩,宁顾星夕盟。
閒关蜀道难,肠断雨淋铃。
此时何复道,但恨无国祯。
曲江杳何许,平原不知名。
君子道落漠,小人势峥嵘。
巍巍太宗业,飘荡随蓬萍。
所幸一脉存,太子北收兵。
新脱谗言中,其心常怔怔。
灵武事可嗟,亦复有可矜。
殆哉李林甫,万段不足形。
一时天宝事,足戒千万龄。
鉴赏
此诗《读唐玄宗纪》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深刻剖析了唐玄宗时期的兴衰与教训。诗中以“皇天鉴晨牝,高庙降神灵”开篇,暗喻历史的审视与神灵的指引,随后描绘了庙算的深远与天星的散落,象征着国家策略与命运的交织。
“风云扫周馀,日月光唐经”两句,展现了历史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将周朝的余晖与唐朝的辉煌并置,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与文化的延续性。接着,“殷鉴岂远而,胡昧前车惩”提醒人们历史的教训并非遥远,而是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
“冰山寒相府,祸水满掖庭”描绘了宫廷内部的冷酷与混乱,暗示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赐第过乘舆,设榻淩御屏”则揭示了权贵的傲慢与对皇权的僭越,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
“胡儿眼孔大,天子无尊荣”一句,直指外族入侵与皇权的削弱,凸显了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与内部危机。接下来,“中有言耻者,掷笔但吞声”表达了对忠诚与耻辱的思考,以及在权力斗争中的沉默与无奈。
“倏忽渔阳变,一鼓如西征”描绘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如同战鼓响起,预示着国家的动荡与分裂。“河北指顾间,二十二降城”、“潼关半夜开,长安火不明”、“乘舆夜西狩,寂寞出咸京”等句,详细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与都城的沦陷,以及皇帝仓皇逃亡的情景。
“天人满道路,风雨秋叶零”、“昨为金玉枝,今作逋逃丁”、“天子保四海,骨肉无依凭”等诗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以及皇室成员之间的疏离与背叛。
“百里马嵬坡,如在万里行”、“六军不肯发,右相首离形”、“忍割肺腑恩,宁顾星夕盟”、“閒关蜀道难,肠断雨淋铃”等描述了马嵬坡之变与杨贵妃的悲剧,以及唐玄宗在蜀地的流亡生活,充满了哀伤与无奈。
“此时何复道,但恨无国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贤臣的渴望。“曲江杳何许,平原不知名”、“君子道落漠,小人势峥嵘”、“巍巍太宗业,飘荡随蓬萍”、“所幸一脉存,太子北收兵”等诗句,反思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王朝的兴衰,以及道德与权力的较量。
最后,“新脱谗言中,其心常怔怔。灵武事可嗟,亦复有可矜。殆哉李林甫,万段不足形”总结了李林甫的奸佞与唐玄宗的犹豫,以及灵武事件的复杂性,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事件的多面性。
整首诗通过对唐玄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权力、道德、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教训对于后世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