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方国三年一合围,圜门屡战定高飞全文

方国三年一合围,圜门屡战定高飞

宋 · 林亦之
方国三年一合围,圜门屡战定高飞
人如我友无青眼,天岂斯文厌紫微。
苦县老聃终遁去,敬亭小谢未须归。
丈夫谋宦非身计,荔子山前有綵衣。

拼音版原文

fāngguósānniánwéihuánménzhàndìnggāofēi

rényǒuqīngyǎntiānwényànwēi

xiànlǎodānzhōngdùnjìngtíngxiǎoxièwèiguī

zhàngmóuhuànfēishēnshānqiányǒucǎi

注释

方国:指国家。
三年:每隔三年。
合围:被包围。
圜门:城门。
高飞:比喻成功或理想。
青眼:赏识,看重。
斯文:有才华的人。
紫微:古代星宿名,象征帝王。
苦县:地名,老子居住地。
老聃:即老子,道家创始人。
遁去:隐退。
敬亭小谢:指谢朓,南朝诗人。
归:回归。
丈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谋宦:追求仕途。
身计:自身打算。
荔子山:虚构的地名,可能寓指隐居之地。
綵衣:彩色的衣服,象征闲适的生活。

翻译

每三年国家就遭受一次大包围,城门多次战斗只为高飞的希望。
人们如果像我一样没有得到赏识,上天难道会厌弃有才华的人?
苦县的老聃最终选择隐退,而敬亭山的小谢也不必急于回归。
男子汉追求仕途不应只为自己打算,荔枝山前还有穿着彩衣的诗意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在秋试(科举考试)结束后寄给朋友林井伯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对仕途的看法。

首句“方国三年一合围”,以战争中的围城比喻科举考试的艰难与周期性,暗示了考试竞争激烈,如同三年一度的大规模围攻。次句“圜门屡战定高飞”则形象地描绘了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不断拼搏,期待着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的飞跃。

“人如我友无青眼”表达了对友人得不到他人赏识的同情,但诗人认为天道公正,才华总会被发现,即使现在不被看重,未来紫微星(象征帝位或高位)也不会忽视有才之人。“苦县老聃终遁去,敬亭小谢未须归”引用老子和谢朓的典故,暗示友人不必急于求成,耐心等待时机,像老子那样选择退隐,或者像谢朓那样坚守志向,不必急于归隐。

最后两句“丈夫谋宦非身计,荔子山前有綵衣”点明,作为一个有志之士,追求仕途不应仅仅为了个人私利,而应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就像荔枝山前的彩衣,象征着荣耀和远大前程。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激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科举制度下士人的关怀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