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恤晚承虞帝命,旬宣早出缙云司
出处:《挽赵尚书》
明 · 杨士奇
五朝遗老今无几,卓荦高才不可羁。
钦恤晚承虞帝命,旬宣早出缙云司。
中台优秩升圻父,三礼清心慕伯夷。
屡挟地仙穷眺览,更携田畯看耘耔。
甘从白首辞官去,曾以丹衷结主知。
竹簟茅檐真散逸,药畦花径足栖迟。
过从每忆频开酝,朝退兼怀共论诗。
一别三年遂终古,无由持绋送灵輀。
钦恤晚承虞帝命,旬宣早出缙云司。
中台优秩升圻父,三礼清心慕伯夷。
屡挟地仙穷眺览,更携田畯看耘耔。
甘从白首辞官去,曾以丹衷结主知。
竹簟茅檐真散逸,药畦花径足栖迟。
过从每忆频开酝,朝退兼怀共论诗。
一别三年遂终古,无由持绋送灵輀。
鉴赏
此诗《挽赵尚书》是明代杨士奇所作,表达了对赵尚书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赵尚书的高尚品德、卓越才能以及晚年生活的情景,展现了其人格魅力和对朝廷的忠诚。
首联“五朝遗老今无几,卓荦高才不可羁”点明赵尚书作为五朝元老,其才华横溢,难以束缚,暗示其在多个朝代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颔联“钦恤晚承虞帝命,旬宣早出缙云司”描述了赵尚书晚年受到朝廷的关怀与重用,早年即已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承担重要职务。
颈联“中台优秩升圻父,三礼清心慕伯夷”赞扬赵尚书在中台任职时,享受优厚的待遇,同时心向清廉,追求伯夷般的高尚品德。
尾联“屡挟地仙穷眺览,更携田畯看耘耔”描绘赵尚书晚年的生活情趣,他多次游历名山大川,欣赏自然美景,同时也关心农事,与农民一同劳作,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民众的关怀。
接下来,“甘从白首辞官去,曾以丹衷结主知”表明赵尚书虽年老但仍愿意为国效力,直至辞官,其忠诚之心可见一斑。
“竹簟茅檐真散逸,药畦花径足栖迟”则描绘了赵尚书晚年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竹席茅屋,药园花径,生活简朴而自在,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洒脱。
“过从每忆频开酝,朝退兼怀共论诗”表现了赵尚书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在闲暇之余,也乐于饮酒赋诗,共同探讨学问。
最后,“一别三年遂终古,无由持绋送灵輀”表达了诗人对赵尚书离世的哀痛之情,三年的别离如同永恒,无法再亲自为他送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赵尚书生前事迹及性格特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风采,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友情、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