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成良匪易,裒益复奚疑
出处:《送仇仁近持山村图求屋赀》
宋末元初 · 方回
浪多年二十,是事弗如之。
老我初登第,闻君早解诗。
风霜悬齿颊,锦绣簇肝脾。
才是通漫刺,谁非献屈卮。
贵人遗世患,寒士扼时危。
道泰官犹冷,身穷气未衰。
虽无间屋妾,已有肯堂儿。
村拟茅斋卜,山将画卷随。
贺成良匪易,裒益复奚疑。
岁稔田收倍,秋凉渚汎宜。
定应争倒屣,不惜共捐赀。
千斛归舟驶,梁文想预为。
老我初登第,闻君早解诗。
风霜悬齿颊,锦绣簇肝脾。
才是通漫刺,谁非献屈卮。
贵人遗世患,寒士扼时危。
道泰官犹冷,身穷气未衰。
虽无间屋妾,已有肯堂儿。
村拟茅斋卜,山将画卷随。
贺成良匪易,裒益复奚疑。
岁稔田收倍,秋凉渚汎宜。
定应争倒屣,不惜共捐赀。
千斛归舟驶,梁文想预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浪:波涛。多年:多年时间。
弗如之:不如意。
初登第:初次科举及第。
早解诗:早早能作诗。
风霜:岁月。
齿颊:脸颊。
肝脾:内心。
通漫刺:才情横溢。
献屈卮:献上美酒。
遗世患:远离世事纷扰。
扼时危:身处艰难。
道泰:道路顺畅。
气未衰:志气不衰。
间屋妾:众多妻妾。
肯堂儿:愿意接纳的孩子。
茅斋卜:建茅屋。
画卷随:随心所欲的生活。
良匪易:成就不易。
裒益:增加益友。
岁稔:丰收之年。
秋凉渚汎:秋天泛舟。
争倒屣:争相迎接。
捐赀:出资。
归舟驶:满载归舟。
梁文想预为:梁文已设想周全。
翻译
我已年过半百,世事不如意。我初次科举及第,听说你早早就能作诗。
岁月在脸上刻下风霜,才华如同锦绣般充满内心。
你才情横溢,无人能敌,像献上美酒一样展现才华。
权贵之人远离世事纷扰,而寒门士子却身处艰难。
即使官场道路顺畅,但贫寒之人志气不衰。
虽然没有众多妻妾,却有愿意接纳我的孩子。
我打算在乡村建茅屋,生活就像画卷一般随心所欲。
祝贺你的成就不易,增加益友无需怀疑。
丰收之年,农田收成加倍,秋天泛舟也适宜。
定会有人争相迎接,不吝惜共同出资庆祝。
满载千斛的归舟疾驰,梁文想必已为你设想周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士人,对于时事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与无奈。他自述二十岁那年便已感受到世事难以如愿,到了老年才有机会登上仕途,却听闻友人仇仁近早已经擅长诗词。诗中的“风霜悬齿颊,锦绣簇肝脾”生动地描绘了岁月在脸上的刻痕,以及内心的丰富情感。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不得志者的同情,以及对于那些贵族遗世之患和寒士时危境遇的深切理解。尽管自己身处贫穷,气势未衰,但仍旧保持着一份淡定与坚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虽无间屋中的妻子,但已有肯堂儿可依赖。他计划在村中建造茅屋,在山中随身携带画卷。对于友人的成就,他表示了祝贺之情,并对未来持有一份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士人面对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时的沉思与抉择。